星期五, 12月 31, 2004

高中課程 刪除爭議定案

原先爭議的中日和約、舊金山合約、開羅宣言,以及「威權體制」均遭刪除,這算是改革派的挫敗?還只是協商的折衷結果呢?

高職課綱 必修學分將減少
高職課程部分,也是教育部從善如流加以修正,將必修科目學分減少。
不過,讓步未達全國教師會要求------暫緩公佈。

由今天這兩則新聞看來,教育部對於有爭議的、有異見的課程綱要內容,不管是高中或高職,幾乎都達到全面棄守的地步了。

星期四, 12月 30, 2004

高職課程綱要 延後公布

因為爭議多,所以採取延後公布措施。但是,延後公布並不影響實施時程,最遲2005年1月底前公布,還是按照原先預定於95學年度實施。

全教會反對這個教材綱要是:
「高職新課程猶如拼裝車,未組裝完成即上路,恐重蹈九年一貫課程覆轍。」

不過,現在九年一貫課程的「覆轍」又是什麼?
在全國教師會眼中,九年一貫是個慘不忍睹的拼裝車嗎??

星期三, 12月 29, 2004

新課綱 變相廢高職
高職課綱 全教會喊卡


昨日中時的報導,聯合與自由今天才出現!

星期二, 12月 28, 2004

看問題》四大主軸 教育重回一言堂?

還搞什麼四大主軸,聯合報已經看教育部不爽很久了啦。
古文比重減 多個民間團體贊同

這個新聞還有副標,意指高中國文暫行綱要已經定案,並將於95學年度實施至98學年度。
公告職校課綱 全教會籲暫緩 教育部不動搖

全教會的意見,顯然教育部不見得聽。
這次的爭議,顯然各說各話!!

星期五, 12月 24, 2004

立委:新課程綱要 學生國文素質恐低落

下屆立委落選人秦立委對教育這麼關心呀。
新聞重點是:
秦慧珠(台北市)與多名大學中文系及高中國文教師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指出,新版課程綱要減少每週國文授課時數、降低文言文比例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改為選修,若貿然實行,將可能造成學生國文素質低落。

與會教授表示,目前已有二十四所大學院校,兩百二十餘名中文系教授,以及七十餘所高中,超過一千兩百名國文教師,以一週時間完成連署,呼籲教育部正視課程綱要的問題,且連署人數與校數仍持續增加中。

台北市中山女子高中退休教師譚家化表示,以韓劇「大長今」能行銷全球為例,就是因為戲劇保有了傳統韓國文化,但台灣擁有這麼優良的儒家傳統文化,自己卻不懂得珍惜。

星期一, 12月 20, 2004

政府無能 青少年5年來最苦 兩大禍首:環境污染政治亂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據最新調查顯示,青少年痛苦指數分數創五年來新高,「環境污染嚴重」、「政治紛亂無章」、「法律缺乏保障」、「教改無所適從」、「未來就業不易」五項是最大痛苦來源,均屬於「政府作為因素」。進行調查的向陽公益基金會執行長許福生表示,這項結果顯示政府努力不夠。

國家堪慮
提供青少年服務的向陽公益基金會今年十月和十一月進行「二○○四年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調查」,回收一千七百五十九份全國十二歲至十八歲在學學生的問卷,分四大類別「學校環境」、「家庭影響」、「社會情境」和「政府作為」共二十題,了解青少年生活痛苦程度,滿分為一百分,愈高分代表愈痛苦。昨天公布的總平均分為六十一點五六分,較去年高出一點七分,創五年來新高。
該調查顯示,「環境污染嚴重」這一題的平均分高達七十七點六分,是最讓青少年痛苦的項目。許福生表示,前幾年以「住處附近都是垃圾,令我覺得不舒服」為題目調查,該項目在二○○○年僅排名第五,今年改以「環境污染」詢問,立即攀升為最痛苦項目,「政治紛亂無章」和「法律缺乏保障」則分列第二和第三。


受不了政治口水戰
十七歲的高職生錢于婷昨受訪說,每天看到電視上的政治人物打口水戰,覺得「很受不了」,「像才當選立委的王世堅,三重淹大水時,一定要馬英九發誓以後不讓三重淹水,這是什麼跟什麼嘛!」台北市大安國中教務主任俞玲俐認為,學生未親身經歷法律或政治議題,但從媒體或家長談話中得知,也會覺得不滿意。
環境污染成為青少年最痛苦的項目,環保署副署長蔡丁貴回應表示,這項調查結果顯示政府在環保投資上落後於民眾期待,也代表「生活環境品質」已成為全民關注議題。他說,未來國家建設應增加對環保的投資。
至於教改亂象造成青少年痛苦,教育部常務次長周燦德坦承,教育部的確應加強對孩子的溝通,「前幾年教改都在落實建議與提案,今年有較多變化,可能是因此讓學生覺得改來改去。」


缺乏休閒活動空間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執行長葉大華和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均認為,政府應該為青少年多做事,「不能只把青少年當成問題,該有正向的福利措施」,像是青少年很需要戶外空間供他們活動,不需要非常大型,只要可以運動或很有創意的休閒場所,能在那裡交朋友、聊天或發洩體力,而不是只能去網咖。


環境髒 政治亂 青少年在心中吶喊痛苦

教改是青少年痛苦的指數中第四名。
「二○○四年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調查」:向陽文教基金會實施,董事長:廖正豪。
2004年十至十一月間進行,以全國國中、高中職、五專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出二千份問卷,回收一八○六份。
廖正豪表示,五個最令青少年痛苦的指數全屬「政府作為因素」所致,呼籲政府要正視青少年的聲音。
麻省理工課程 中文版上線

星期五, 12月 17, 2004

歷史課程再變 高三上只教中國社會文化史
監院報告:教改躁進 輕忽德育
以下取自監察院網站新聞稿:
2004/12/16   第一五七號
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本(16)日通過並公布趙委員榮耀、呂委員溪木、黃委員煌雄、古委員登美、林委員秋山、陳委員進利、黃委員武次、詹委員益彰、謝委員慶輝調查:「教育改革之成效與檢討(含充實教育經費與建立教育法制)」專案之調查報告。

  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本(16)日通過並公布趙委員榮耀、呂委員溪木、黃委員煌雄、古委員登美、林委員秋山、陳委員進利、黃委員武次、詹委員益彰、謝委員慶輝調查:「教育改革之成效與檢討(含充實教育經費與建立教育法制)」專案之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指出:該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為檢視教育部推動教育改革之成效,於各專案調查報告完成後,再彙整為本教育改革調查總報告,由92年度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全體委員共同參與調查,並由趙榮耀、呂溪木及黃煌雄等3位委員總其成。本案除彙整各分案之重要內容外,並邀請前「行政院教育改革推動小組」召集人劉兆玄(前行政院副院長)、前教育部部長郭為藩、吳京、楊朝祥、曾志朗、黃榮村到該院說明。前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總召集人,現任中央研究院李院長遠哲雖經該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聯繫多次,邀請諮詢未果,惟其於本(93)年3月於中國時報發表之「關於教育改革的一些省思」,仍為該院調查小組之重要參考資料。
  調查報告復指出:針對本案,該院先前已提出11項糾正案。此外,該院並從健全國民教育、師資培育與進修制度(含幼稚教育與加強教育);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技職教育與追求高等教育卓越發展;推動終身教育;建立輔導新體制與加強弱勢學生教育(含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原住民學生教育)5大部分要求相關單位檢討改進。總結而言,10年來,國內教育體制與教育措施已有多項具體之改變,但論及目標及效能則否,分析其原因可歸諸於:一、教育部部長更迭頻繁,政策無法持續一貫;二、教改配套措施不夠周延,即躁進實施;三、教育資源不足,即超速廣設校院。而更重要此乃此次教改運動之主軸,幾乎全放在智育培養過程之鬆綁及改善,卻疏於推動德育以及建立公民社會所需全人教育之培養,今日臺灣社會亂象叢生,綱紀淪落,敗德之事猖獗,更顯出德育之重要性,教育若缺少塑造現代化公民之成果,即不算成功。此外,在整個教改過程中,教師參與之準備及支援均不足,亦為教改難以成功之主因。


國二數理國際排名 退步了
這是自由時報的報導。
從標題論,自由與中時比較接近,是在說明名次的後退問題。

星期四, 12月 16, 2004

《東亞教育系列報導│日本篇》教改商業化 日本本末倒置
研究:亞洲學生數理表現優良
全球數理排名 台灣國二生退步

這是同一事件各自表數的例子之一。
到底中時跟聯合那個是對的???
還是內容一樣,只是標題殺人?

這份報告的原文是在:
TIMES2003su06
我學生成就國際排名 數學第4 科學第2
數學排名不錯 家長功不可沒

這個報導,及台灣學生的好表現,歸功於「家長努力」,而不是學校教育。
也就是說,學生鬱悶、成績不佳,絕對是教改的錯,但是學生表現好,則都是家長的功勞。
教改是完全沒有幫助的嗎?或者說,教改讓學生程度退步了嗎?

星期二, 12月 14, 2004

國中科學奧賽 台灣五金一銀
九年一貫部編本 明年推出
小一國一數學部編本 明年中推出

國際青少年數學家會議 我獲7金7銀4銅
國中科學奧林匹亞 台灣5金1銀

一者,數學「部邊本」要推出了,再者,有兩個喜訊,不過,在媒體人眼中,這些只是「零星的成就」,整體的數學能力(甚至是所有的學生能力)都是下降的。
一方面,推出新教材以印證舊有教材與政策的不堪,另一方面,國際競賽有好成就,只是片面局部的成就,不可說是學生能力有所提升!
真的是有點矛盾的。

星期三, 12月 08, 2004

全教會:惡質政治汙染教育

全教會不滿的開砲了!!...

星期一, 12月 06, 2004

國文課本裡的白話文

人本教育基金會史英教授對高中國文爭議問題做出註解。
他的思考方式頗為另類,他認為,國文教師反對降低文言文比例是因為:不會教白話文,白話文沒什麼好教。
所以他就提出應該嚴肅保障白話文比例,而且,應該選擇好的論說文體的白話文放到教科書中。

星期五, 12月 03, 2004

Main Page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線上的百科全書,接受網友參與編修,是「活」的百科全書。
死前通話賴錫安打給蔡黃金雀

這一則新聞,因為前幾天桃園縣某女校長被男縣議員在議會推倒受傷,而全教會召開記者會指控民代介入校園校務運作所被提起的。
蔡黃金雀,好熟悉的名字。
不就是學生陳嘉賢之前工作園所--多倫多幼稚園的老闆。
在陳的描述中,印象裡這是一個對員工相當苛刻的老闆。
現在的學生廖芷培正好也在擔任她的助理!

好巧,希望這個校長死因,真的和她無關,否則,真的不得好死!

星期四, 12月 02, 2004

教育桃花源 可喜?可悲?

政大教育系副教授的投書,他的創見是:
1.學校教育不等於整個教育,許多教育不是在學校教育內完成的。
2.許多「不需要」在學校裡學的東西(例如可以從媽媽就學到的母語,例如在課餘就可以從任何旅遊資訊學到的台灣地理歷史…等等)卻被教改主事者強行塞入學校教育中,成為同心圓教育的核心。

但是孫大副教授似乎忘了,什麼該放入學校教育,本來就是一種價值的選擇。母語可以從媽媽那裡學到,但是問題是我們的媽媽還會說「母語」嗎?台灣史地可以從「旅遊資訊」學到,所以,其他從旅遊資訊學不到的,都可以放入教科書,例如中國?
旅遊資訊學到的,會跟學校學到的一樣嗎?

還有,旅遊資訊是給「OUTSIDER」用的吧??本地人還要靠旅遊資訊來瞭解自己生長的土地,不是很悲哀???

星期三, 12月 01, 2004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電子報931130(星期二) 理事長:呂秀菊 公告單位:高中職委員會

--------------------------------------------------------------------------------



國文科課程綱要爭議之分析與報告

洪龍秋2004/11/29

前言

各位伙伴大家好!關於近日國文科課程綱要之爭議,因為筆者本身是高中國文教師,又是課發會(高中課程發展委員會)全國教師會的代表,並且直接參與發佈之前的部分程序的討論,因此與綱要小組及審查小組之成員有直接之對話,因此希望藉由個人所知的前因後果,向大家分析並報告狀況,期望藉此增加大家對問題的瞭解,平息部分不必要之爭議。



一個前提

開始討論國文科課程綱要之前,個人希望大家接受一個前提,即:國文科課程綱要專案小組的成員們,不論是中文系教授或基層國文教師,他們都是在為建構一個理想的國文科教學模式而竭盡心力。



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

此外,要評價新課程綱要,必須先瞭解綱要制訂的背景,才能有中肯的批評,95年國文科暫行綱要的制訂,有二個值得注意的背景:

一、 此一綱要之修訂緣起於對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及九年一貫課程的第一屆畢業生,將於94學年度進入高中就讀,因此暫綱小組第一個要考量的就是「銜接九年一貫課程」,也因此,暫綱小組的成員中包含國中的國文教師。

二、 普通高中教育已逐漸成為準國民教育,也就是以往少數人才能就讀高中的情況已經改變,就讀高中與高職的人數比率已經逆轉,多數人就讀高中,高中已不再是以往的菁英教育。



相關爭議之分析

目前爭議的焦點都不是真正的問題,並且在爭議中似乎也流於臆測及意氣之爭,並不願試圖讓問題釐清,因而問題的討論無法聚焦。以下,僅依個人所知,對目前所爭論的幾個問題,試著加以分析,希望有助於大家對問題的瞭解和釐清。



一、 時數減少問題

國文科必修時數,目前現況每週四節,暫行綱要仍然是四節,選修時數則因學校、年級、組別之不同而不同,未來之暫綱依然如此,因此,時數並無減少,批評時數減少的人,其實應明確說出減少在哪裡,才能實質討論。倒是,高中課程整體時數及必修時數走向減少是必然的趨勢,其他各科受到的衝擊都很大,國文科相對地非常穩定。



二、 文言文白話文比例問題

文言、白話比例應佔多少才恰當?是可以討論、可以論辯的課題,但不應是拿來扣帽子的議題,個人即可以認同暫行綱要所定的比例,有人主張文言文很重要,有人主張白話文很重要,都對,但若你要主張文言比白話重要,那就要論述出理由,6成: 4成,為什麼?必須說出理由,就算是結論為文言和白話一樣重要,那也只能主張5成:5成,不過做為一個算是資深的高中國文教師,我是無法接受文言文低於4成。有伙伴主張文言白話比為6成:4成,我並不反對,但我們必須認真地說服自己,更要有能力去說服社會。我們來看看暫綱的狀況,看它的配置是否有不妥之處:

考量銜接九年一貫課程(國中課程),暫行綱要所定的比例為:語體60%:文言40%(一年級);語體55%:文言45%(二年級);語體50%:文言50%(三年級),逐漸加重文言文比重,是有其合理性的。

此外,文言文比率真的有大幅減少嗎?我們用表列的方式來看看真相如何,依暫綱之配置,表列如下:



項目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三學期
第四學期
第五學期
第六學期
合計

每冊總課數
13
13
13
13
13
11
76

文化經典
1
1
1
1
1
1
6

古典詩歌
1
1
1
1
1
1
6

現代詩歌
1
1
1
1
1
1
6

語體文
6
6
5.5
5.5
5
4
32

文言文
4
4
4.5
4.5
5
4
26




文化經典6+古典詩歌6+文言文26=38篇

現代詩歌6+語體文32=38篇

傳統與現代的總篇數表面上同樣是38篇,但若再加上二項變數,傳統文學之比率將遠遠超越語體文,此二項變數為:

(1) 暫行綱要附件之四十篇文言文,依目前教學現場之現況,四十篇除26篇選入範文外,其餘14篇也必然會選入課本列為附錄或補充教材,也必然成為師生實際教學的內容。38+14=52篇,傳統52篇:現代38篇(58%:42%),文言文比重已遠遠超越語體文,四十篇文言文的附件,已大致保障傳統文學學習完整之效果。

(2) 第二項變數是古典白話小說如〈紅樓夢〉、〈水滸傳〉等,仍列為語體文,亦將佔去相當比例。

經過以上的分析,不知憂心文言文比例過低者,是否仍然覺得文言文比率不足?至於國文暫綱的設計,同時保障語體文的編選空間及文言文學習的完整性,是精心設計還是偶然,吾人不得而知。



三、 文化基本教材的選修必修問題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列為必修(即列入每學期四學分之〈國文〉中教授),或另列為四學分之選修課,其利弊得失其實不難判斷: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列入〈國文〉中必修,將再進一步排擠其他內容之空間(因為時間有限,每週僅四節課),且分列於六冊中學習,難免片段而不連貫。

獨立為四學分之選修,則有雙重利益,首先,在目前的暫綱的架構及現場的實際運作,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選修必然是「必選」,因此無礙其為必修,擠放在原來國文24學分中,還是24(國文)+4(論孟)比較好,應該很容易分辨。其次,二學期四學分之獨立課程也可以讓學習更為完整而連貫。



四、 四十篇篇目的問題

文言文四十篇篇目的設計,據說是來自基層高中國文教師為解決現場教學問題的要求,這樣的設計有其意義(個人未必贊同,但能理解且尊重),後來因在課發會發現一些問題,而進行微調,我是親自參與協調的人(緣由與過程在前一篇報告中已敘明,不再贅述),調整的原則是以教學現場之需求為依歸,杜部長固然也曾在課發會提及〈阿房宮賦〉,但決定替換絕非因為部長提及,其實如果您是高中國文教師,您真的會認為〈阿房宮賦〉應優先放入四十篇之中嗎?

四十篇可議之處當然很多,如果能有更周延的程序來討論當然會更好,但恐怕都難令所有的人滿意,用票選的方式也不可行,因為把最高票的四十篇列入,絕對不周延。

四十篇選文有一項大家不太注意到的特點,及採用「窗戶」的方式編選,每一家最多只選一篇,所以四十篇有如四十個「窗戶」,應能提供相當寬闊的視野,但也因為採用這種方式編選,所以蘇洵的〈六國論〉最後被換掉了,因為如果「三蘇」就佔掉三個窗口,真的是多了一點。

個人對暫行綱要之評價

個人對國文科暫行綱要的評價是:

一、它當然有很多缺點,然而都不是目前媒體所熱烈爭議的那些(文白比例、文教選修或必修都不是真正問題),但在95年總綱及現階段的教學架構之下,這個暫行綱要應是架構完整、擁有相當彈性及進步的設計(如文化經典加入了老、莊、墨、韓,又如現代詩歌一冊一課,得到較充分的重視)而妥適可行的,也符合變動不大的標準,接下來要看的是教科書的編選,和老師的教學了。

二、但如果要採取較高的標準來評價,那麼這個國文科暫行綱要我是不滿意的,因為它在提供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的教學空間、學生充足而完整的閱讀及豐富的學習選擇方面,仍然是非常不足的,活潑性和開放性都不夠,當然,這也是因為總綱的架構不佳而造成的限制,不能完全怪國文科暫行綱要。也因為總綱架構的不理想,所以才會在各界的反對之下(四月份的全國高中教育發展會議),妥協成為暫行綱要。

建議與期�
大家關心國文科的教學發展,並熱烈地討論,這絕對是國文科教學進步的契機,但關心和討論都要從完整的資訊和瞭解開始,能深入去瞭解,才能有深度的對談,如果從扣帽子開始,那就一切問題都模糊了,只剩下對立、攻擊和傷害,對國文科教學的進步只能帶來負面的效應,因此期盼任何一位關心國文科教學發展的伙伴們,應先願意瞭解綱要專案小組他們考慮諸多因素、認真而踏實地建構起來的課程綱要的全貌,這樣也才能有中肯的批評,和帶來問題的釐清、解決與進步。

95年暫綱早已定案,現在如有不滿意,只能證明我們過去未積極關心(從91年就開始修訂了,資訊並未被壟斷,媒體也都有報導),就讓原本94年就要上路,如今卻延宕到95年實施,並且已無充足時間準備的95年暫綱趕快順利進行配套的準備吧!

95年暫綱只用三年,98年的正式綱要則即將要開始草擬了,請大家把熱情延續下來,深入地去關心、瞭解及參與98年的正式課程綱要的訂定,為我們未來的孩子們構建更寬闊、更理想的學習習環境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