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1月 30, 2004

台灣母語教師協會28日赴教育部遞陳情書,希望教育部落實母語教育,並做到向下紮根
【台灣日報2004/11/30社論】駁斥中研院院士許倬雲所謂「本土化淪為狹隘社區意識」的讕言,就連基本的社會學、政治學知識都嚴重匱乏的「學者」,還稱得上是學術地位崇隆的院士嗎?
高中歷史綱要 刪敏感文字
孫中山推翻滿清 仍列中國史
意識形態之爭 沒完沒了
學界有異聲 要求重辦公聽會
75學者致書總統 籲政治、教育分離

最後一則新聞:
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明新科技大學校長張光正、前東吳大學校長劉源俊、前師大校長簡茂發等七十五位學者昨天在媒體登報,發表「當良知成了雪人致陳總統書」的知識界教育宣言,呼籲讓教育者有選擇課程教學的自由、讓教育界有免於政治干預的空間、讓教育者有免於發聲恐懼的尊嚴、讓教育界有永續發展的長遠理想。

這封「當良知成了雪人致陳總統書」中指出,故事遙遠了成為歷史,歷史被改編了成為新聞;新聞被談論了成為議題,創新的議題成為媒體源源不絕的訊息。然而,這些訊息究竟帶給台灣的是什麼?是疑慮、張惶!傲慢、敵視!還是憤怒、仇恨!


信中指出,族群和諧、文化認同、國家定位,多麼崇高、多麼偉大的歷史課題,一到了選舉季節或是沾惹政治思維,馬上落入是非不分的黨派立場;在這些議題上,我們看到的不是希望、夢想,更不是願景,而是衝突對立的國家、互信蕩然的社會、以及徬徨不安的人民。信中強調,只有啟發人人本具的良知,我們才能釐清生命無盡的關聯;只有提起慈悲的道德勇氣,我們才能讓眾多生命免於仇恨的桎梏;個人良知是對他人苦難的感同身受,不是獲得利益後的虛情召喚;社會良知是對家國歷史的全觀思惟,不是對教育文化的論述壟斷。

信中呼籲,讓我們卸下藍綠黃橘的政治外衣,將一切的色彩還原到純淨的光明。因為擁抱支持我們的人,得到的是早已預約好的情感與選票;擁抱反對我們的人,得到的卻是超越時空的信任與敬重;只有良知能夠讓我們擁有一位全民的總統,也只有道德勇氣能夠讓我們成就一位具有良知的全民總統。

-------------------------------------
號稱知識份子又出現了。

舊金山、中日和約 不列入高中歷史課綱
高中歷史課綱 爭議和約刪了
幼稚園公辦民營 北市教師會反對

星期一, 11月 29, 2004

觀點麥克風》黃光國:藍與綠鎖在小島互鬥

聯合報對黃光國的專訪

星期日, 11月 28, 2004

2004/11/28自由社論:《星期專論》「去中國化」有什麼不對?

這是陳芳明在自由時報每週日見報的「星期專論」(週日社論)所寫的文章,應該算是自由時報對高中歷史課程、國文課程的「去中國化」風波的立場表示。
【台灣日報社論】高中國文課程修訂,依然纏繞著揮之不去的中華法統幽靈,高中國文課程的選文標準,複製中國國民黨主政時代「先有中華,才有台灣」的偏差史觀

台灣日報對於高中國文課程的主張。
姚嘉文:文言文不應考太多
母語團體對教育部的肯定與期許
回應「母語團體對教育部的肯定與期許」

這是母語教學團體對教育部的建言(前則),以及母語教學團體之間意見不同之處的澄清(後則)。
時人》柯慶明 意外上火線 無端惹塵埃

這算是聯晚2004/11/27對於高中國文課程事件主角作比較持平的報導了。
地理網路奧運賽 台灣排30 美居91

一向不是都說台灣沒有國際觀,排名30至少比91的美國好。
當然,網路線上競賽,本來就像網路民調一樣,沒什麼好大書特書的。
英國研究 2歲就上托兒所 7歲成績好多多
這個研究支持了幼兒2歲上托兒所的必要性。
教改後 青少年更憂鬱

又一則教改使得青少年不快樂的新聞!來自2004/11/27上午聯合報與張老師基金會所合辦的活動上發表。下午出現在晚報上。新聞第一段是這樣的: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年年攀高,青少年痛苦指數也沒因教改減緩。張老師基金會調查發現,家庭、兩性、考試焦慮是最常困擾青少年的問題,尤其是教改後,學子的升學壓力更形升高。由聯合報系與救國團主辦的「陽光青少年,健康新心情研討會」上午在台北市劍潭活動中心舉行,聯合晚報社長黃年表示,青少年是未來的希望,加強父母親職教育及規劃親子運動休閒活動,減少困擾青少年的家庭問題。

但是,這是一個實驗研究嗎?否則因果關係如何被廉價的建立起來?
難道他們不知道青少年痛苦指數升高的原因有很多?我能不能說,因為政治人物興風作浪,因為霉體妖言惑眾,所以青少年無所適從,所以青少年痛苦指數才居高不下!


星期五, 11月 26, 2004

自由社論:擬定語文課程應兼顧現實需要與走向國際
高中國文課程擬刪減文言文,各界批政治黑手入侵搞教育文革

這就是中央日報了。
柯慶明:國文課綱絕無去中國化
誰都不該挑弄意識形態對立
國粹派重現江湖

這是今天的中時,不過由這三篇來看,最後一篇由記者寫的「短評」特別明確,中時對這個事件的看法與聯合報相左。
學生形容教部「礙到深處無怨尤」
正式綱要研修中 高中新國文 暫用三年
文言文少了? 柯慶明說沒有
40篇古文 「杜正勝說要換的」
李明芬「政策考量已超越教育核心價值」
全教會:文化基本教材應列必修
親民黨:黑手伸進教育 削弱學生競爭力
減少文言文 教授否認去中國化
-------------------------------------------------------------------------------------------------------------------
國文科的「建構式」革命?
胡適白話文 無古文底哪寫得出
-------------------------------------------------------------------------------------------------------------------
高職新課綱 實習課變少 反彈大
教部說》核心課程加重 因應多變世界
---------------------------------------------------------------------------------------------------------------------
這是聯合報充實的一天。
持續攻擊高中國文課程暫行綱要的問題,還有教師、學者投書(另有幾篇短投書未列入)。
另外,高職課程戰也開打了...........

烽煙四起,營造出課程改革就是台獨的氛圍。

星期四, 11月 25, 2004

台灣平躺地圖當教材 教育部不反對

今天炒作高中國文課程綱要之外,另外一則新聞就是教育部在四大施政主軸文宣中採用旋轉九十度的台灣地圖,是公元一七二六年、荷蘭Valentijn出版的「新舊東印度誌」一書所附一張甚大的台灣地圖,長五十六公分、寬四十四公分,猜測是歐洲地圖史上第二張以台灣為名的地圖。
教育部主任秘書李昆崇並表示,如果書商將此地圖採用為教科書,教育部採不主導、尊重專業的立場,則這張旋轉久石度的地圖有可能成為教材。

教育部四大施政主軸分別為:培養現代國民、建立台灣主體、拓展全球視野、強化社會關懷。
減少文言文 教授否認去中國化

今天聯合報頭版新聞就打高中國文課程問題,接連A3版一整版大作這則新聞。

晚報則刊出國文科課程綱要專案小組召集人台大中文系教授柯慶明記者會,會中他說這個課程綱要草案已經公布一年多,卻到今天被聯合報大作特作,是遭到歷史課程事件的池魚之殃。
日本時代台灣教育大事紀
聯合報頭條:高中國文 文言文比重大縮
杜正勝:古道 西風 瘦馬 跟台灣無關
去中國化? 柯慶明:扣我帽子,免談
高中國文綱要小組 兩學者論戰 一人退出
教授認為》文化中國與政治中國應分開
老師憂心》文化基本教材消失
有人建議》文言文40篇列必選
教部文宣 台灣變橫躺
防災觀念 納入教科書

從頭版到A3一整版,聯合報,你在鬼哭神號嗎??
A15版/許倬雲/我對史學爭議的看法

歷史的院士 常識的侏儒

針對2004/11/24許倬雲在中國時報15版投書對於林玉体的抨擊,林玉体於2004/11/26在自由時報投書進行反駁。這種與院士隔空嗆聲的動作其實不多見,現在就看......許倬雲再來要如何回答林玉体的提問了。

星期二, 11月 23, 2004

作業不及 高中歷史綱要 選後定案

主因是因為眾人意見太多,專案小組必須花更多時間來彙整、討論這些高中教師的具體意見。

星期一, 11月 22, 2004

教改中的家長會系列5-1 功能積極 改革助力

中國時報與金車文教基金會合作的一個專題,跟教改有關的。
AMC8全球數學測驗 台灣7900人闖關(A6版)

AMC8測驗的新聞,順便咬一下建構式數學跟九年一貫。
觀點麥克風》張玉法:切割中華民國史 荒唐(A10版)
側記》政府不理 知識分子講什麼都白講

UDN訪問了中研院院士張玉法,當然,他反對高中歷史課程暫行綱要。
UDN非常有意思,除了採訪報導之外,還附送一則「側記」,除了贊聲張院士的意見,主要是先吹捧一下張院士的地位,加強他的意見的「重要性」。
其中還順便為宋楚瑜記上功勞一筆,很有意思。

星期日, 11月 21, 2004

請屏除無謂的想像與刻意的扭曲來看高中歷史課程綱要

這是師大歷史系學生曾韋禎投稿南方電子報的文章,內容是第三場公聽會(台北師大)記實。
文中評議幾個眾人爭議現象,除了再次提出過多人使用了過度的政治解讀外,肯定全教會的建議,對一些學界反對者稍作修理。
這篇文中有許多論點都是在報章中不見報導的。值得推薦,是偏平實說理之作。

星期五, 11月 19, 2004

教育政策竟自相矛盾至此

民生報今日社評主打教育部。
由歷史課程爭議轉而抨擊六所師院升格大學政策。
民生報的主張似乎偏向於:
1.六所師院在條件未成熟下,不應升格大學,反而應該裁抑(因為師資培育過剩)。
2.要求清大、交大合併,但卻鼓吹六師院逕行升格,兩種政策(合與分)自相矛盾。

但是民生報似乎看不見:
1.裁併師院或成立教育聯大的困難。
2.為何大學的合與分是要全國一致?而不能有的合有的分?
基測斷層診斷城鄉落差加大
中央日報根據「中 華 民 國 輔 學 教 育 發 展 學 會 」的「基測斷層診斷全國大會考」結果:

「在 九 年 一 貫 教 育 改 革 新 制 下 , 第 一 屆 採 用 一 綱 多 本 教 材 的 九 年 級 國 中 生 , 將 於 明 年 五 月 面 臨 第 一 次 基 本 學 力 測 驗 。 根 據 九 月 底 舉 辦 的 民 間 基 測 斷 層 診 斷 考 試 , 中 華 民 國 輔 學 教 育 發 展 學 會 發 現 , 今 年 九 年 級 生 的 城 鄉 差 距 十 分 明 顯 , 同 時 因 中 小 學 數 學 課 程 的 銜 接 不 良 , 所 以 有 部 分 數 學 題 目 不 會 作 答 。

  日 前 以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能 力 指 標 出 題 , 舉 辦 基 測 斷 層 診 斷 全 國 大 會 考 的 輔 學 教 育 學 會 , 主 要 是 希 望 學 生 透 過 考 後 的 斷 層 診 斷 , 針 對 個 人 弱 點 進 行 補 救 。 學 會 理 事 長 陳 建 志 表 示 , 雖 然 目 前 診 斷 考 試 只 舉 行 一 次 , 無 法 有 準 確 的 相 關 數 據 與 報 告 , 但 可 概 略 看 出 偏 遠 地 區 與 都 會 地 區 學 生 差 距 約 為 五 十 分 , 主 要 差 別 在 於 國 文 科 日 常 生 活 題 型 中 , 語 詞 使 用 習 慣 的 不 同 , 導 致 城 鄉 差 距 清 晰 可 見 。」

1.這個學會為私人法人機構。
2.重點是這則新聞最後一段:

輔 學 教 育 學 會 昨 日 公 佈 斷 層 診 斷 成 果 報 告 , 不 過 因 為 目 前 只 歷 經 一 次 四 千 多 人 的 大 會 考 , 所 以 並 沒 有 完 整 的 數 據 與 分 析 , 僅 提 出 初 步 的 報 告 。 另 外 , 學 會 與 宏 為 教 育 科 技 公 司 , 結 合 翔 威 公 司 , 已 開 發 完 成 網 上 斷 層 診 斷 網 路 系 統 ( www.eses.com.tw) , 即 日 起 對 外 開 放 , 並 將 於 二 十 日 起 以 首 次 大 會 考 試 題 進 行 線 上 付 費 測 驗 , 一 月 二 日 則 舉 行 第 二 次 大 會 考 , 詳 情 可 至 網 站 查 詢 。  

也就是說,重點是在於該學會將於11/20起推出「線上付費」的「大會考」。
中央日報是不是為廠商宣傳而不自知????
歷史課程大綱口水戰 總統:尊重歷史包容多元
總統為歷史課程爭議表示意見,但是中晚非常不以為然,認為這是政治凌駕歷史學術專業。
龍應台看高中歷史:不能僅用台灣的邏輯思考
龍應台回清大 野火開講擠滿人

龍應台接受清大聘書,對於歷史課程提出他的看法。「政府未經公開充分討論過程直接修改的作法,是一種「權力的粗暴」,更是對過往的威權時代「以暴制暴」,實不可取」。
是異議還是默認?史學界為何無聲?

中晚對於高中歷史課程事件提出為何需要由總統定調?為何史學界沒有人出個聲音?
中晚有沒有想過,史學界無人願意為國民黨大中國史觀辯護才是一種提升啊!

星期三, 11月 17, 2004

立報20041117社論:滿口政治語言的教育部長

立報最後一段話:在今年4月杜部長的任命案發表之際,本報社論即已憂心的指出,這一時期的教育部長,對於國民所關切的教改議題,其實並無多大的使力空間,反而是杜部長的史觀,可為當局建構新民族主義歷史借重,如今不幸言中,我們卻除了憂心之外,再無一絲預言中的驕喜之情。

事實上,這篇文章不正是洋溢著一股「預言中的的驕喜之情」!
一方面像是在為「外籍新娘」、「外勞」說話,可是真正在做的是為中國文化抹脂施粉。文中邏輯謬誤甚多,甚至有打稻草人之勢。
請問立報:
杜部長有什麼歧視外籍新娘與外勞之舉?
中國新娘「假結婚、真賣淫」是杜部長獨創的說法嗎?這是事實還是媒體的說法呢?難道中國新娘沒有人從事「假結婚、真賣淫」?
中國新娘被冠以更嚴格的入出境限制是杜部長造成的嗎?
還是敬愛的立報社論執筆人,你的新娘是大陸來的???非得你動筆為他們說項?
小六國英數 明年中全台萬人抽測
教育部主任秘書李坤崇昨天在高雄縣表示,明年5月底、6月初,將舉辦小六學生國英數學科能力測驗,全台共抽樣1萬名小六生參加測驗,以逐步建立中小學生學科能力資料庫,「讓教育政策該改就改,該調整就調整」。

李坤崇還說,95年要抽測小四、小六、國二、高二學生國英數學科能力,抽樣測驗的學生來自全國各縣市,亦即每個縣市學生都會被抽到;今後原則上每兩年抽測一次,做為改進、調整的依據。

星期二, 11月 16, 2004

八成幼稚生學英語 學者憂心

天下雜誌的調查,今天許多媒體都報導了。
學美語是為了國際化,認為本土化有礙國際化的學者不是應該站出來大聲疾呼儘量多教英語。
立報記者說了,會說英語和國際觀是兩回事:
會說英語 不代表有國際觀

立報社論:舊金山和會的歷史面貌
這是立報對於高中歷史課程的表態了
李筱峰:夫子果真有脊樑乎?

評論之前夫子教訓學生的文章又一篇。
拒絕歷史被政治綁架
北市逾半學童在校不說鄉土語

北市逾半學童在校不說鄉土語
2004/11/16國語日報/15版

 【記者陳昭玲報導】學校致力推動鄉土語言教學,希望學童學以致用。臺北市教育局昨天公布的臺北市國小學童、家長及教師調查指出,逾九成學童從來沒有或偶爾在校說鄉土語,在家從不說或偶爾說鄉土語的也有近八成;調查也顯示約八成的家長和教師認為,學童學英語比學鄉土語更重要,也有近七成學童表示認同。
 這項調查是臺北市福德國小負責辦理,在今年九月針對全市一百四十多所小學,共計三千多個學童、家長及教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發現,在學校從來沒有以鄉土語和同學及教師交談的學童達五成多,偶爾使用的約四成,經常使用的不到一成;在家從來沒有使用鄉土語的約兩成,偶爾的約六成,經常使用的也不到一成。
 從調查中發現,學生在校說鄉土語的情況,不如在家裡來得多,因此,臺北市長馬英九昨天聽取這項調查結果時表示,學校應結合教師等資源,營造鄉土語言生活化、活潑化、創意化的學習情境,增進學童說鄉土語的意願。
 這項調查顯示,五成五學童喜歡上鄉土語課,六成三的人認為鄉土語上課方式很活潑,最期待的教學方式以玩遊戲和分組競賽最受歡迎。學童認為學習鄉土語言的好處,最重要的是可多學習一種語言,其次是可與爺爺奶奶交談等。

由這個調查來看,今天天下雜誌發表兒童學美語的調查,再對照國語日報上這一則台北市的新聞,可以發現英語在學校教育的時記優先性高於鄉土語言,而鄉土語言在台北市不是岌岌可危呢??
-----------------------------------------------------
孩子學英語 61%家長:越早越好2004/11/16國語日報/2版
 【記者陳昭玲報導】面對未來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許多父母費心安排孩子提早學習英語,根據「天下」雜誌昨天公布的「家長對孩子英語學習的態度調查」指出,三成四的家長讓小孩在幼稚園或幼稚園前就開始學英語,其中孩子目前就讀幼稚園的家長,有近八成的孩子已開始學英語,顯示兒童學習英語的年齡有越來越早的現象。
 這項調查是在上個月下旬以電話訪查七百多名幼稚園、國小及國中學生家長,了解家長對孩子學習英語的看法。「天下」雜誌編輯委員周慧菁表示,調查發現,六成一的家長認為孩子越早學英語,英語會越好;近七成八的家長覺得英語好不好,對孩子的人生很重要;約四成四的家長會擔心,孩子的英語比不上別人。
 針對調查顯示,父母十分重視孩子英語學習,政治大學英語系教授吳信鳳強調,英語只是溝通的工具,孩子是否越早學習越重要,並沒有直接的實證;依現有英語師資、教材以及時數等配套條件仍不足的情況下,孩子的學習關鍵期不一定要提早到幼稚園。
 這項調查也指出,六成六的家長認為,讓孩子具備未來的國際競爭力,首要條件是培養孩子流利的外語能力,其次是專業能力、不同環境適應能力、與外籍人士溝通合作能力、文化素養等。因此,有七成二的家長贊成孩子的學校變成雙語教學,但是七成三的家長反對學校刪減國語課時數,用來增加英語課時數。


台北市鄉土語言教學另一則新聞,就是鄉土語言教師抱怨待遇太差:
薪事搞不定 北市鄉土語言教師不滿
全教會建議 歷史綱要延後公布

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高中歷史課程綱要昨天在混亂中結束最後一場公聽會,全國教師會表示,這樣的公聽會根本無法進行實質討論。全教會高中職委員會常務委員洪龍秋建議,高中歷史綱要應該延後公布,不要在爭議中倉促定案。

教育部暫訂下周一由部長杜正勝召開課程發展委員會,確定高中歷史課程綱要。全教會在課程發展委員會唯一代表洪龍秋表示,13日、14日召開三場公聽會,每一場只開半天,根本沒辦法充分討論,他個人主張應該延後公布,讓社會不同意見有更多的討論。

洪龍秋說,課程綱要的單元、主題會影響未來教科書編寫內容。綱要草案把來台後的國民政府定調為「威權體制」,是「扣帽子」、「價值判斷」,很不恰當。

【2004/11/16 聯合晚報】

聯合報很喜歡「全教會」的新聞,這一則說明全教會的立場:
1.公聽會太少,不宜混亂中倉促公佈。
2.把來台後的國民政府定調為「威權體制」,是「扣帽子」、「價值判斷」,很不恰當!
高市國一新生 國數逾半不及格

繼台北縣進行補救教學後,高雄市也是「九年一貫學生」國語與數學能力差勁,需要進一步補救!
高雄市政府針對全市1萬9千多名國一新生進行的統一入學編班測驗,發現接受九年一貫課程的國一學生在數學科的「分數」基本運算能力通過率偏低,國文科「識字與寫字能力」的答對率最低。教育局將提供給各國中分組、補救教學參考。

高雄市教育局二科科長王進焱指出,測驗項目為國語文與數學兩科,國語文能力包括「注音符號應用能力」、「聆聽能力」、「識字與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數學能力包括「整數」、「分數」、「小數與概數」、「量與實測」、「統計圖表」、「數量關係」。

全市1萬9千多名國一新生受測結果顯示,國語文平均分數為57.5分,「注音符號應用能力」答對率最高,達79.9%,「識字與寫字能力」答對率最低,只有49.3%;有53.88%學生的國語文成績未達60分。

數學方面,「小數與概數」的答對率最高,有69.4%,「分數」答對率最低,是33.7%,平均分數為55.5分,有59.79%學生的數學成績未達60分。

王進焱表示,教育局將建議國小實施國語文教學時,加強部首教學及正確使用成語,避免寫錯字;國中應加強「六書」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國文造字原則。另外,建議家長協助督促孩子多閱讀,避免以網路語言寫作,養成寫正確字習慣。

在數學補救教學部分,建議國小加強「分數」的基本運算觀念及能力;國中在教分數乘以分數與分數除以分數前,要對國小部分再加強複習,最好利用寒暑期學藝活動及彈性課程時間實施補救教學。

高雄市教師會理事長陳銘彬表示,不及格率偏高,與出題難度、信度與效度相關,成績「雙峰化」情形嚴重,統測雖點出問題,但全班學生能力參差不一,如何針對個別學生補救教學,是個大工程。

星期一, 11月 15, 2004

歷史教育進步的契機


這是另外一個參與公聽會後,投稿南方電子報的文章
參加北區歷史課程座談會記實
這是北區歷史課程座談會(北中南三場中,鬧事最激烈、衝突最多的一場)中,一個參加者(應該是主持人周樑楷教授的學生--葉之秋)的親身第一手記錄。
很令人感慨,記者會現場真實發生的事情居然和聯合報、中國時報、民生報的報導差那麼多!
記者們報導的「真相」,真是真相嗎?印證了之前網友的發言,記者炮製輿論,以一己意識型態寫的一己新聞當作是真相。
從詳古到詳今
吵沒族
吵沒族

[ 2004/11/15, 謝志偉 ]


    「吵」者,發雜音,壞好事,烏鴉嘴也。從「少」,乃「炒」之省,鏟子翻轉發雜音,卻也不無猶如「大把葉炒成小碟菜」,「越吵人越少」之意也。至於「沒」者,本有命,不平鳴,致喪命也,義可通「歿」。是以,「吵沒族」者,「吵了命就沒一族」之省也。而什麼時代,什麼人物能讓人民因為說話不合意而將之變成「吵沒族」?惟戒嚴體制下的國民黨兩蔣時代憑其軍警情特暴力才做得到!


  當初日人據台底定,反抗者殺無赦,當然可惡之極不可忘。然台灣人即便在殖民統治的年代裡,後來都學到了「有話得說」的現代民主基本精神,請願也好、抗議也好、組社也好,雖然因為「吵」被關、被打的人無數,但因「吵」而沒命的,倒少有聽聞。沒想到,「祖國」來了後,「二二八」、「清鄉」、「綏靖」加「白色恐怖」,直到一九八○年代,其結果就是,「吵沒族」全殺光了,剩下的台灣人大部分成了「沒吵族」— 「沒人敢再吵一族」。除了少數例外,大部分有台灣意識的人別無他途,只能默默地分享台灣人「趙漆濤」的命運。


  聽過台灣人「趙漆濤」的故事嗎?台灣人趙漆濤半生抗拒日人統治,然在歡迎「祖國」「光復」台灣後,眼看一個個有良知的醫生、老師、工人、學生紛紛被國民黨捕捉下獄,或槍斃,或判刑,男女不分,老少通抓,從此任憑任何人以任何條件威脅利誘他加入國民黨,他都一概拒絕。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被逐出聯合國後,蔣介石在台灣依舊戒嚴如故,白色恐怖的氣氛照常籠罩在台灣上空。幾天後,這一年尚未過完,老弱病重、年近八旬的趙漆濤在臨終前氣若游絲地要求家人,無論如何要在他斷氣前幫他加入國民黨。訝異不止的家人不敢相信他們聽到的話,長子彎下腰,貼著眼看隨時就要駕歸道山的老父耳朵問說,他們都知道老爸痛恨國民黨不是沒有理由的,如今臨終反而要加入國民黨,他們實在無法理解。這時,台灣人趙漆濤喘著氣,斷斷續續地吐出了他這一生的最後一句話:「死…死,死一個,算…算,算一個啊!」面對無能為力的戒嚴時代,除了黑色幽默一下,還能怎麼樣呢?


  因著前人的犧牲,台灣在解嚴十七年後,終於既不會再有「吵沒族」,也不再有「沒吵族」了。於是,舉凡國民黨當年依恃暴力和洗腦方式所強加諸於人民腦海裡牢不可破的「堅強信念」如今一一受到挑戰而斑駁剝落。其中關鍵當然在「正常化」三個字。於是,被埋沒在大中國陰影之下半世紀的「台灣史」重新面世,「中華民國」在哪裡?還存在嗎?台灣的主權屬於誰?甚至所謂「我們的國父、我們的憲法、我們的國歌、我們的國旗、我們的國號,全部都是外來的,為什麼?」諸如此類過去被壓制下去的問題都一一浮現。這當中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已退休的台大歷史系外省籍教授逯耀東投書某報,跳出來批罵擔任教育部高中歷史課程綱要小組召集人和小組成員:本省籍的逢甲大學歷史系教授周樑楷及同為本省籍的玄奘大學通識中心教授黃清連。


  逯耀東教授會跳出來,據他說,因為周、黃兩人都是他教過的學生,他曾待之如家人,情誼不僅於師生。這就有意思了。台灣史和中國史怎麼編,區隔在哪裡等等,當然是可討論的學術問題,但是逯老師隨便引網路資料唬窿兩下,就跳過學術討論,直接警告他的學生:「要有脊樑」。其目的當然不在「論理」,而在「教訓」,所以他對媒體說是:「關門打小孩」。這麼關鍵、如此嚴肅的學術議題,可以用中國傳統父權觀念的「打罵」來解決嗎?


  台灣人在民主化的過程裡,此一禁錮我們半世紀的「返祖父權」思維不正是阻礙人民培養獨立思考的一塊大頑石嗎?這種「關門打小孩」的思維不就是當年造成台灣出現「吵沒族」和「沒吵族」之恐怖戒嚴手法嗎?再看,「沒有脊樑」之責,周樑楷和黃清連兩位教授沒有脊樑嗎?只要問問台灣的中文系和歷史系裡面,即便在解嚴後的今天,有幾位老師敢基於學術和知識份子的良心,挺身為台灣這塊土地與其同儕、師長相辯甚至相抗,就知道周、黃兩位教授有無脊樑了。然後,我們再問,一九六○年代在台大就讀的逯耀東教授,自己不也曾因「後來自承是幼稚的左傾毛病」而被國民黨小小「白色恐怖」過嗎?如此,他不也曾是「沒吵族」的一員嗎?一九七七到一九九一年,他在香港任教,之後回到台大任教。那十四年的光陰,台灣歷經美麗島事件、解嚴、蔣經國去世,至今台灣總統直選都已經是第三回了,作為一個史學家,他對這些發生於此地的重大變化,能無動於衷嗎?我能充分了解,顯然受限於外省人之國家認同特性,逯耀東當年只能自顧著「勒馬長城」的神氣,但是如今,至少他應該有褪除「故步自封」的勇氣吧?


  逯耀東教授學術水準如何?本人專業非為歷史,不敢捋虎鬚,倒是斗膽舉一例以觀之。逯教授曾於一九七五年六月在《中外文學》第四卷,第一期裡寫了一篇文章,頁232-246,題曰〈長城與中國文學〉,其中有段話是這麼寫的:


  安史亂後…,長城的邊界完全消失…,所以孟姜女的眼淚不僅詛咒那個不恤民力的暴君,同時也悲悼長城邊界的消逝,因為在那條防止胡人南下牧馬的血線上,她的丈夫曾用自己的血肉奠下城基,現在讓胡騎縱橫了,她的確應該放聲悲號的 (頁241)。


  好一個今天「關門打小孩」,當年「閉門造車」的歷史兼文學教授!控訴皇帝「開邊意未已」的幽怨寡婦,被他話鋒一轉,竟成了憂國婦女,明明是「哭倒長城」的孟姜女,竟變成「哭長城倒」的「蔣夢女了」,正是「寡婦、皇帝同一邊,逯老、宋盼皆半仙」的寫照了。在此另舉同為歷史學者的江潮濕所言,以作比較:「長城,自民族國家觀念看來,固然是國防重鎮,但在老母少婦怨毒所歸,卻把它看做妖孽無殊」。若還不夠,關漢卿的《竇娥冤》也還可佐證逯大教授的「造車」功力:「那裡有奔喪處哭倒長城?那裡有浣紗時甘投大水?那裡有山來便化頑石」。只見「家恨」,那來「國仇」?從而,吾人可以看出,在封建思維的「國家、民族」大旗之下,逯教授從三十年前到今天都看不到被迫害者的「人民觀點」,那也就算了,還能硬把原告拗成被告的辯護人!


  逯教授不能就學論學,「關門打小孩」卻還敢大剌剌地昭告天下,在在印證了十八世紀德國學者賀爾德(1744-1803)針對中國無所不存的「父權」所作的「奴隸文化」之批評,在此簡述如下:


  在這個國度裡,即便是成人,在父母面前也仍被要求像個「乖順」的小孩╱…╱。「虛偽」成了習慣,同樣地,「孝子般的順從」也延伸到百姓對「父母官」的態度,再從官吏、臣子延伸到「天子」面前,於是「天性」被「奴性」扭曲,「命令」取代了「自然」。在這個國度裡,一切教化都以下對上的「順從」為宗旨,皇帝對大臣都可以像大人打小孩般體罰之(按:指「廷杖」)。結果就是,全中國都沒有大人,只有小孩。沒有高貴的馬匹,只有馴化的驢子。


  從逯耀東教授有父權沒學術地「關門打小孩」的例子之荒謬來看,台灣人開始認真追問「台灣主權」、「台灣歷史」、「台灣何去何從」等問題,不正是已經漸次擺脫千千萬萬、層層疊疊的「國父」之壓抑的明證?有此一問、再問、三問,不正是台灣民主化的開花結果?「逯國父」的「訓話」之荒謬,不正是吾人不再被外來父權「馴化」的明證?台灣不屬中國,這又一例,而「獨立」不正從此處始?多言無益,有詩為證:


  主人一再變奴僕,叫人如何不鬱卒

  脊樑挺直吵沒族,關殺抓捕肝腦塗

  休提生命有變無,青春歲月如何贖

  但盼從今不漂浮,年年老小共圍爐


  對了,差點忘了,「趙漆濤」者,台語「著賊偷」之音也。

  (作者謝志偉,東吳大學德文系教授)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老師誅學生:誰偷了逯耀東的「雪人」I

老師誅學生:誰偷了逯耀東的「雪人」?

[ 2004/11/14, 金?煒 ]

退休的台大教授逯耀東投書《聯合報》發表,與其說是「公開信」,毋寧說是「戰帖」或「檄文」,逯耀東藉「天地君親師」的「階級」高度,對學生投擲匕首,進行「人格謀殺」。




有趣的是,逯自言「學生不少,弟子不多」,這或是實情,但又自供他與周、黃「情同家人」,視之如子侄,如此「決非泛泛」的師生情誼,為什麼要公然「誅」之?答案很簡單,毀之也。


那麼,原因安在?套逯耀東的話,就是爭「歷史解釋主導權」;這種「學術政治」並不稀奇,以法國為例,遠如沙特與阿宏,近的如最近過世的德希達之於李維史陀;所爭的有政治路線,也有學術路線。但是,逯耀東拈出的「歷史解釋主導權」,且引中共的「討論和爭鳴」當參照系,其意義呼之欲出了。


故而可知的是,周、黃的「歷史解釋」已經顛覆了逯的「歷史霸權」,也就是「台灣壓倒中國」,「本土傾倒中土」,台灣新的建構正在成形,而「進步」與「反動」形成拉鋸,要力抗此一洪流的,不只逯耀東一人,逯耀東的公開信只是此一歷史發展中的一例而已。


逯耀東全篇文字,沒有針對「學術問題」進行他所謂的「討論和爭鳴」,完全放在「道德譴責」上,他說「高中歷史課程問題」是「鬧劇」,說「高中課程綱要初稿」是「拼盤」,說周、黃是「遵照長官意志」是「曲學沙世」,卻沒有提出任何證據,只有「罪名」,沒有「罪狀」。


唯一的證據,逯耀東是用「如果」的方式提出的。逯文說:「對於開羅會議的材料依據和解釋」,「如果樑楷根據的是教育部長杜正勝的『讀書筆記』,那就是遵照長官意志」。接著就以自己的「明目」來反襯他兩位高足的「曲學阿世」。教過「史學方法」的逯教授難道不知道史料考證是治學ABC?「如果」可以「殺人」?那麼「莫須有」當然可以下岳飛於獄。


其實,更嚴重暴露逯教授「學格」的是,他完全沒有「研究」過「開羅宣言」,竟而敢說別人懶?逯文自言「…寫到這裡,徐泓…送來一份關於開羅會議宣言資料,包括美國外交檔案資料,和日本國會圖書館所藏檔案資料共十八頁」,逯耀東特別引用東京大學文化研究所田中明彥所譯「英、米、華三國會議宣言」。先不必問「宣言」內容,蔣介石/國民黨官方頒定的所謂「開羅宣言」,只是「新聞公報」(Press Communique),〔見美國國家檔案,藏國務院〕,既沒有簽名,又沒有標示時間與地點。蔣介石之偽造「宣言」一如武則天之偽作《大雲經》,全為了一己、一黨之權位。


台灣主權問題,誠如台北市長馬英九所說,必須參詳十一件歷史文件,「開羅宣言」僅是其一;而且必須放在國際法的脈絡之中。逯耀東只看到「網路」資料,就敢「斷言」,問題其實與「脊樑」無關,卻與「治學」有關。至於「政治漩渦」與「拔出泥足」,到底是「不才明主棄」還是「不才棄明主」,恐怕還大有參詳之餘地。再說,陳寅恪寄身非馬非驢之國,不但不「曲學」,更不涉「泥足」,這是「取法乎上」。


逯文不在討論,而在攻伐,用的是「以理殺人」的把式。要問的是,學術討論需要取人首級?這是不是「言不盡」之「意」?



□ 〔資料來源:台灣日報〕
高中歷史課程綱要公聽會 吵吵收場
周樑楷:三年後恐再掀爭議
高中歷史公聽會 場外互罵 場內搶麥克風
吵鬧公聽會 學者:像群眾運動
全教會擬邀教師自訂綱要
學者分析爭端》歷史要自主 政治別干預
民生報社評: 說清楚:真要徹底撕裂?
灌輸特定歷史意識 侵犯人權

這是聯合中國的一天,最後一篇投書,多數不知所云,有耳東草西的風格。

星期日, 11月 14, 2004

高中歷史公聽會 被批:政治綁架

今天教育部舉辦北區歷史課程公聽會,聯晚這一則新聞書寫非常有意思。
1.標題以及新聞第一段都暗指「贊成教育部版者壟斷公聽會,綠營政治力介入」,所以全教會代表指出「公聽會已經無法討論」。
2.第二段以及下則小新聞都是指出反對的是人山人海!
3.第二段指出某方人士粗野的罵人「不是台灣人」、「滾回中國去」。
4.第三段指出,連現場維持秩序的員警都反對教育部(聯晚你拉警察下水做什麼?)!
5.以下說明因為是網路報名,所以公聽會被「壟斷」。
6.最後提出台北市歷史輔導團教師的意見,簡單的說,就是教育部胡搞???!!!
7.晚間新聞的畫面明明是穿著紅衣服、自稱革命份子的立委參選人「賴注醒」跑進去鬧場,可是由聯晚的報導中,卻看不到這批「理性中間選民」鬧場的隻字片語!!
全教會:別把歷史當思想改造工具
這是全教會在前晚(11/12)整合出來的意見。
主要論點,就是歷史課程應該保持「中立」,意識型態(稱國民政府為威權時期)、尚有爭議(例如台灣地位未定論、開羅宣言)者應該「不可」放入教科書中。
換言之,全教會的意見很簡單,就是對教育部的觀點持相反的看法。
教師:歷史 應要更多包容尊重
這是針對昨天教育部台南、台中兩場公聽會的報導,當然,聯合報取了他所要讓閱聽人知道的報導。
歷史綱要 將統整各方意見
這則說明教育部立場

對付一綱多本 老師綜合講義 考生的寶典
歷史記憶 反映權力建構
歷史操作 引發社會迷亂
誰決定歷史如何寫?
中時今天三則學者投書,是近日內比較有內容的論述

星期六, 11月 13, 2004

高中歷史 吵來吵去 學生很煩

不只是歷史學者生氣,連家長跟學生都已經「一致」對這種意識型態的搞法很不爽了........聯合報,你究竟在搞什麼呀!
雪人已融──給周樑楷、黃清連的信

歷史教材爭議 逯耀東訓弟子「要有脊樑」

聯合報心中的「歷史學者」對弟子--高中歷史課程召集人(逢甲歷史所所長)等人「訓示」要有脊樑!
真的,學界已經在反撲了......
再玩吧,聯合報!
藍綠相爭下的歷史專業空間

建國中學黃春木老師,是這次高中歷史課程的委員,針對課程修訂的實際參與過程提出說明。
立報社論:仇恨史觀預言悲劇

立報的社論,反對高中新歷史課程綱要,認為這是仇恨。
對於中國,我們應該寬大為懷,絕不可敵視瞄準台灣的600顆飛彈?
台灣的誠意,終將感動中國??
政策不可仰賴民調 呂秀菊拒背書

近7成民眾贊成常態編班

教育部民調結果「近程七成民眾贊成常態編班」,邀請呂秀菊出席調查結果發表會,結果呂以「以民調決定教育政策是十分不專業的做法,是民粹的行為」為由拒絕出席。
他說他是贊成常態編班的,但是教育是專業,不應該民粹。
菁英的決定與民眾的決定何者才是比較好的呢??

星期五, 11月 12, 2004

以下這則新聞在全教會電子報以及今天國語日報第二版新聞有,至於聯合中國兩大報,好像這則新聞不重要!
教育部的公聽會是13、14日,全教會電子報則號召有志之士於12日傍晚先行商討對策哩。


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暫行綱要修訂公聽會場次及議程

北區
時間:93年11月14日(星期日) 上午十時?十二時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2F演講廳,可容納200人。(北區聯絡人:范先生u91289@his.ntnu.edu.tw)
中區
時間:93年11月13日(星期六)下午三時?五時
地點:國立文華高中第一會議室舉行,可容納130人。(中區聯絡人:王士文小姐 sharonw@ms21.hinet.net)
南區
時間:93年11月13日 (星期六)上午十時?十二時
地點:國立成功大學成功校區理化大樓地下一樓舉行,可容納300人。(南區聯絡人:徐助教 z7908015@email.ncku.edu.tw)

議程:

北區11/14
中區11/13
南區11/13
活動
說明

09:30?10:00
14:30?15:00
09:30?10:00
報到、茶敘


10:00?11:00
15:00?16:00
10:00?11:00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暫行綱要(草案)修訂說明
歷史科課程暫行綱要專案小組

11:00?12:00
16:00?17:00
11:00?12:00
課程綱要修訂說明Q & A
歷史科課程暫行綱要專案小組

註:
1. 請依所在區域就近參加:
(1) 北區:新竹以北及宜蘭、花蓮、金門、馬祖地區
(2) 中區:中區:苗栗至雲林
(3) 南區:嘉義以南及台東地區
2. 為統計人數以便準備會議資料,請於本年十一月十二日前以電子郵件方式報名,請以「報名參加歷史科公聽會」為信件標題,內容請務必註明姓名、服務單位與參加場次(北區、中區、南區)。
歷史科承辦人:王士文
e-mail:sharonw@ms21.hinet.net

2004/11/11國語日報:數學課程銜接 北縣擬補救教學

「臺北縣教育局昨天指出,針對八十九學年度和九十二學年度數學領域課程綱要,發生「課程銜接」困難,今年國小四到六年級的九十萬名學童,將接受課程補救。北縣數學輔導團將在二十一日前完成銜接補救教材,並在明年五月間全面進行小六數學大會考,幫助小朋友銜接兩套課程標準。 」

這個新聞有點怪,全國性的數學課程銜補建議不是由鄭國順校長主導的一群人透過教育部在五月時就公佈了銜補的時程了嗎?
現在獨獨台北縣表示要進行補救教學?是不是會誤導成全國就是台北縣最認真的看法呀?
應該是各縣市也都有在做吧!
2004/11/11國語日棒:高中歷史引爭議 政院共識:還原真相
大考中心:歷史爭議題材 不會考
課程綱要修訂小組:無意分割台灣史與中國史

對外界質疑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草案將台灣史和中國史分割,並在十一項與中華民國收回台灣有關的國際文件中,只列出四項,企圖導向「台灣主權未定論」,教育部高中課程綱要修訂小組召集人周樑楷昨天表示,如果老師要同時教台灣史和中國史,他覺得很好,老師也可講述全部十一項文件。

第二度公開說明高中歷史課程綱要的周樑楷昨天指出,自己曾公開反對杜正勝提出的同心圓史觀,當時舉的例子是「學齡前幼童先學白雪公主還是文成公主?」他強調修訂小組做出的決定「沒受杜正勝意見影響」,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排列只是教學順序,理念絕對不是同心圓史觀。

周樑楷以「麻花辮」形容歷史課程綱要中台灣史和中國史的關係,他說早期、明鄭及清代都有大陸漢人移民台灣,卅八年國民政府大舉遷台,以及近年來的兩岸關係,都在課程綱要中提到,顯示修訂小組確實無意分割台灣史與中國史。

周樑楷還說,課程綱要只是編寫教科書的參考架構,老師可以自主準備教材,若有老師想同時教台灣史和中國史,他說「Why not(有何不可)」因為課程綱要本來就可靈活運用。

至於開羅宣言被稱為「新聞公報(statement)」,周樑楷說確實是有史料證明原來認知與真實狀況不太一樣,波茨坦宣言、舊金山和約和中日和約則是以前未列入的真實歷史資料;他強調修訂小組成員中有這部分的專家,其他非專家的成員都尊重專家主張。但他強調課程綱要只是提到這些歷史事實,不討論台灣地位問題。

周樑楷這幾天承受很大壓力,但他說「若沒預期到會有這些壓力,我的書都白讀了」,而且「我知道我在做什麼」;他說課程綱要本來就需要長時間磨合,在定案之前,修訂小組會廣納各方意見。

他也建議教育部設計固定機制,由專門人員研究發展課程結構,不要每次找一群不同的人來訂大綱。

【2004/11/12 聯合報】
歷史公開談 現實齊面對
鄧鴻源副教授這篇文章---支持台灣主權屬台灣人民(即國民黨未真正擁有台灣主權)、支持馬英九發言。
比較沒有歷史專業層次的問題,但是在論述邏輯上卻比較平順、易讀。
歷史學者,你為誰服務?

作者吳錫德是巴黎的歷史博士,現任淡江大學法文系副教授。
談歷史,這是一篇有歷史專業水準的作品,可惜其中暗喻的一些論點,似乎又與現實普遍認知不同。
他的立場是反對教育部高中歷史新課程綱要,但在說理方面,卻又覺得邏輯性極差。

星期三, 11月 10, 2004

悲哀的孩子,你只有扭曲的歷史
中時晚報的社評,批判了蔣介石當時的權力書寫歷史,回過頭也批判如今民進黨也在走國民黨的路線。
可惜,再怎麼呻吟,終究這是一篇無厘頭、無邏輯的論述。道理十分簡單,因為蔣介石的權力書寫歷史是錯的,那如今改正這部分的「錯誤權力書寫」的方法是什麼呢?依照中晚的邏輯,那就是「繼續維持前朝蔣介石這個錯誤的權力書寫」,因為執政政府任何對前朝的錯誤書寫的更正,在中晚眼中,都只不過是「意識型態」、「扭曲事實與真相」而已。

很有意思對不對,統派親中媒體如今也只能終日哀嚎,搬出自己也不相信的一堆怪邏輯,然後不知所云一番。
切割中華民國史 高中課程改革 獨派南星會是幕後推手
記者柳奇宏、楊祐彰/高雄報導

台灣法律定位爭議編入高中歷史課程,這項變革,其實是南部一個獨派團體──台灣南星會在幕後推動的,這個團體的成員都是70歲以上的高級知識份子,教育部重新編改台灣史教材,他們認為這是遲來的真相。

今年74歲,畢業於台大的陳堅強,是台灣南星會的會長,一旁的是70歲的總幹事李明男,這個團體的35位成員都是老年人,而且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們向教育部積極陳情,要將開羅宣言從歷史課本刪除,因為他們認為,必須將台灣主權定位問題說個明白。

從去年6月開始陳情,到現在教育部決定將舊金山和約,以及中日和約併入教材,說明日本戰敗和約只同意放棄對台灣的主權,陳堅強說,這是跨出一大步,希望下一代能真正了解台灣的過去歷史。

台灣南星會不諱言支持台灣獨立,也一再強調開羅宣言只是新聞公報的不正當性,他們的目標是將開羅宣言從歷史課本中剔除,還原台灣歷史真相。
新舊高中歷史課程比較
馬英九舌戰閣員 台灣史大辯論
馬英九提四建議 政院:全案未定論
連戰:想要用意識形態取代歷史 是數典忘祖
張榮恭:中華民國革命建國列中國史 教育台獨
歷史教材爭議 藍:加速台獨 綠:認識台灣
冷眼集》真要搞台獨 就別叫台灣
高中老師看新綱要:溺愛台灣史 虐待中國史
學者:中華民國創建史 不應被台灣史排除
民進黨團:支持教育部 讓下一代瞭解台灣史
台聯黨團:本國史就是台灣史
教長:中華民國創建史放進中國史 毫無疑問
聯晚社評:突然間,他們成外國人


這就是聯合報充實的一天!
校長憂:忽藍忽綠 教出牆頭草

在短短一天內,剛好訪問到的人(包括校長、主任、教師)都是反對新的高中歷史課程規劃的?
上則新聞中,訪問台北市教師會總幹事羅德水時,他說:「這種課程綱要高中職老師變很難教!」
真的嗎?他自己是不是高中歷史教師呢?如果不是,又如何代表高中歷史教師發言說「很難教」呢?
只可惜,在他顯赫的頭銜下,似乎不容易搞清楚他究竟教什麼?在較學上有何傑出表現沒有?


九年一貫,問題知多少?
作者為台北市教師會總幹事羅德水,從搜尋網站上得知他對「教師工運」著力頗深,曾與新黨李炷峰共同發表文章。有趣的事在搜尋網站只能知道他是「台北市教師會總幹事」,至於任教哪一校?哪一科?還真是查不到哩。
台灣地位未定 李敖:私生子?
九年一貫首屆 66%國三生痛苦
北市九年級學生 66%很痛苦
教改亂亂改 痛苦的國三白老鼠
今天聯合報系與中時不約而同出現林奕華市議員的這個國三生不快樂調查。


九年一貫 工博館科學開門
推動九年一貫 大學攜手發表





專案召集人:理性看待新綱要
老師教授 看法兩極
《開羅宣言》效力 教部見解大逆轉
陸以正:中華民國在台主權早已確立
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 解釋台灣地位 馬英九:不符國際認知
貼近生活 建國史不列入台灣史內


教育論壇:權利始於自覺,參與才能改變──我們為何要推薦優質立委
這是台北市教師會總幹事羅德水老師的大作,由工運觀點提出為何教育團體需要推薦自己的候選人,這篇文章交代了前幾天發表的支持特定政黨人選的各佔50%投票結果由何而來:
嚴守程序正義

三級教師會均係由下而上成立之教師專業組織,教師會為了重塑長期被威權扭曲之校園民主,從成立之初起,舉凡重大決策,均極重視會內民主機制與程序正義。以台北市教師會推薦優質教育立委一案為例,不僅於理事會內多次討論,全案更於今年6月28日的第6屆第2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無異議通過,為了落實大會之決議,理事會授權成立「第6屆立法委員選舉因應小組」,除擬定工作期程,透過組織文宣系統向會員廣為宣傳外,並定期向理事會報告工作進度。為讓會員更為深入的認識各候選人,在11月6日確定推薦人選之前,分別在北市南北兩區辦理候選人教育政見座談會,力求遵守程序正義。

尊重會員政治選擇

理想上,社團組織應推出組織的候選人參與選舉,退而求其次也應集中有限資源,動員會員全力支持特定候選人。然而,近年來由於選舉的激情對立,加以藍綠陣營的過度動員,在朝野政黨的聯手夾殺下,台灣幾乎成了一個非藍即綠二元對立的社會,教師會的會員來自多元的社會,其政治傾向理論上應該相近於總體選民結構,選人不選黨者固然有之,但也有部分會員之政治傾向堅定而難以動搖。因此,台北市教師會以為,社團進行政治動員不能脫離現實社會基礎,否則難免流於虛應故事,在多數選民被藍綠集團綁架的現實下,年底選舉台北市教師會以「各選區各政黨最多以推薦一人為原則」,不會請求教師改變既定的政黨支持態度,只請求教師能在支持的政黨中,以推薦人選為優先進行投票,期望兼顧組織利益與會員政治選擇。

兼顧教師民意與組織遊說

台北市教師會推薦優質教育立委一案,原本希望透過會員普查之方式決定支持人選,無奈所費不貲只好作罷,幾經討論修正,最後確定以各校教師會理事長代表學校教師所做的決議占50%,市教師會理監事會務幹部以組織遊說立場所做的決議占50%,後者採用現場投票,前者則採用電訪民調進行,以產生教師會最終支持之人選,相關作業將於11月5日晚間完成。
自由頭版:高中歷史 重建台灣主體性

台灣法律定位爭議 編入教材

教長:《開羅宣言》是新聞公報
馬英九:不符國際認知

高中老師看新綱要:溺愛台灣史 虐待中國史
高中歷史 中華民國史割裂 中國、台灣史分離
信眾拜媽祖 警察拜關公 算不算通敵?

星期二, 11月 09, 2004

2成國三家長 痛苦最高指數
台北市議員林奕華的「民意調查」又來了。
本屆國三學生像什麼?多名學生、家長、老師及專家學者上午在記者會中一致表示「像是白老鼠中的白老鼠」。

因為他們從國小以來,歷經多次「教改」的第一次,包括建構式數學、教科書一綱多本、九年一貫課程和鄉土教學,使高達66%的國三生都到很痛苦。不但學生痛苦,調查也顯示,有兩成多國三生家長的痛苦指數達到10分滿分。

台北市議員林奕華上午公布調查報告指出,根據她於本月2至5日針對全市68所國中1200名三年級學生家長所做的調查顯示,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有高達65.7%的學生家長認為並不能使孩子的學習更生活化、活潑化及提升能力,67.8%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數學能力及邏輯思考都退步了,並認為建構式數學對孩子並無助益。

調查也顯示,82.7%的家長認為教科書一綱多本後,孩子的學習分量反而加重,有49.9%的家長認為實施鄉土教學後,國三生並未增加對這塊土地的了解。

由於本屆國三生明年即將面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的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調查也顯示,有79.4%的受訪者會覺得壓力很大,無所適從。另有89.8%的受訪者擔心本屆國三生明年升入高中後,會面臨數學課程無法銜接的落差。

調查也顯示,有高達24.4%的學生每周補習時數超過10小時,五成以上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到六小時,高達66%的家長認為自己小孩過得很痛苦,且超過兩成的家長填上最高的痛苦指數─10。

針對該項調查報告,芳和國中家長會長曾正義、國中家長聯合會理事長許永佳及教師會理事長柯文賢皆表示「救救我們的孩子吧」。

【2004/11/09 聯合晚報】
台灣版文化大革命登場?孫中山建國 列中國古代史?教育部長杜正勝:應為中國史
杜正勝:孫中山建國史放在中國史毫無疑義


「文化大革命登場?」加個「?」就沒事嗎?統派的反應是越來越激烈了!

星期日, 11月 07, 2004

北市教師會立委候選人名單出爐

這是一則很有啟示性質的新聞。因為,教育在此與政治有了最直接的連結。
而且,這個由台北市174個學校教師會理事長的問卷結果,綜合27個教師會理監事及會務幹部投票後產生,各占50%得到的結果是很值得玩味再三的。
1.教師會理事長憑什麼有「間接民意」的基礎,可以表達教師在立委選舉上的意見?
2.台北市教師會自身內部的幹部(理監事與幹部)投票結果也佔50%?
3.上述兩者各佔50%的比重是由何推算而得?
4.教師會幹部的意見可以有指導教師投票意向的正當性嗎?
由投票結果來看:
台北市南區各黨排名第一的分別為國民黨陳學聖、民進黨段宜康、台灣團結聯盟黃適卓、親民黨李慶安、無黨籍李敖。
台北市北區各黨排名第一的分別為國民黨費鴻泰、民進黨徐國勇、親民黨許淵國、無黨籍林正修。
5.那麼,剛好每個黨都「分配到一個」?順序都是國民黨者第一名?
6.這個「依照政黨分配」的原則如何建立?

星期五, 11月 05, 2004

國中小校內委員會編制 將簡併
國語日報新聞也注意到校內委員會整併的事,根據教育部初步統計,目前國中小學依據中央法律成立的委員會,包括校務會議、課程發展委員會、教科書選用委員會、教師成績考核委員會、公務人員考績委員會等共十三個委員會,依據中央行政命令成立的委員會,則有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學生獎懲委員會、民主法治教育委員會、視力工作保健小組、生命教育推行委員會等共二十一個委員會。另依據地方自訂法規成立則有學生成績評量審查委員會、家庭暴力防治教育小組等。
論十年「教改」的問題根源(一)
論十年「教改」的問題根源(二)
論十年「教改」的問題根源(三)
論十年「教改」的問題根源(四)
十年教改爭議與政策革新之研究

此篇2003年10月由「國政基金會教育文化組高級助理研究員徐明珠」刊載於「國家政策論壇季刊冬季號」,對於教改提出全盤性的否定,文中提出一些解決方案,徐明珠(曾經參加國民黨工組隊參加電視笑話冠軍比賽獲得6連霸??)的資料(引自TVBS週刊):
徐明珠 爆笑老師不會NG
臥虎隊團員,國策會教育文化組高級助理研究員
在景文技術學院任教(任教:台灣史)已經10年的徐明珠對於自己會參加臥虎隊也甚感訝異,因為這跟她過往給人的印象不同,過去她給人的印象是一循規蹈矩及用功念書的學生、一板一眼的老師,參加這個團體完全是因緣際會,「將來再有這種機會,我想還是讓別人參與比較好,我個人應該不會再參加類似活動」,把這次的活動視為「業餘玩票」,強調自己已經歸隱山林了。


>>年度十大教育新聞的省思
教育文組召集人 楊朝祥
教育文化組高級助理研究員 徐明珠


日前國語日報進行年度十大教育新聞票選,包括部編本教科書重返市場、參加教師會影響學生受教權、召開全國教育發展會議、成立華語文政策會、訂定國小英語師資標準、草擬語言平等法、廢止國語推行辦法、修訂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成立全國教師工會以及編列五百億前進全球百大,綜觀十大教育新聞約可分成三大部分,一是教改政策、二是語言政策,三是教師政策,其中以教改政策新聞最多,顯示社會各界對教育發展的關心。

近幾年教改問題接踵而至,今年不滿聲浪已經達到臨界點,包括一綱多本、多元入學變成多考入學、英語雙峰現象、高等教育沈淪等問題,使得民眾對教改失去信心。其次語言政策,不論成立華語文政策會、草擬語言平等法以及廢止國語推行辦法,看似多元語文政策成形,但有成為另類文化霸權之虞。至於教師會及教師工會宜在尊重學生受教權下運作,減輕教師負荷及保障其專業尊嚴。尤其全國教育發展會議雖備受矚目,卻空有結論未見具體落實,莘莘學子早已不能等待。

回首今年十大教育新聞,當局解決教改亂象的多,擘劃可行政策的少;甚或摻雜意識形態,忽略教育的本質,在案牘勞形、疲於奔命下,幾乎談不上決策的創新。展望明年,教育應從效率、品質重新出發,以迎接嶄新的教改紀元 。(92.12.30國語日報日日談)


讀者文摘關於教改的成敗調查

十年教改 成敗得失縱橫看

「教改是與非」(詳見20頁)回顧自「四一零」教育改造活動至今的十年,聯考制度被基本學歷測驗(簡稱「基測」)取代,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及一綱多本教材。根據本刊於2004年1月的讀者調查,高達94.4%的受訪者認為台灣近年在國中、國小的教育改革是失敗的。教育部次長兼台北師範學院教授吳明清承認,教改成果不盡如人意;僅僅在課程的活潑與多元化,以及學校的自主性,達到預期目標。

綜合目前學生與家長的主要困擾,包括:

1) 教育政策搖擺,孩子根基不足 - 教育政策朝令夕改,導致孩子學習成果不夠紮實,學習興趣也減低了。

2) 一綱多本教材,助長補習風盛 - 自從教育部開放民間編印教科書後,目前至少有十種民編版本教材。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落後於人,每每要求孩子讀遍各種版本精華,而「補習」也成了大部分學生的課後活動。

3) 教材編排紊亂,內容時有錯誤 - 由於民編版教科書內容整合不足,教育部審查時也不夠嚴謹,因此內容時有錯誤,嚴重影響孩子學習。

4) 語文能力下降,文字基礎薄弱 - 九年一貫教育實施後,孩子學習語文的時間減少了,語文程度及書寫能力因而退步了 。

雖然教改帶來很多困擾,但是也有其優點如下:

1) 與孩子一起學習 - 家長應積極參與學校開放式教學活動,跟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讓孩子學會主動求知,不死讀書,喜歡課外閱讀。
2) 能有自己的想法 - 教育的精義在於孩子能擁有自己的想法,而老師只是擔任啟發者的角色。最重要是尊重孩子,幫助他們培養自學和自理能力,快樂成長。

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和嘉義縣教育局長蘇德祥不約而同指出,教育改革最珍貴的,就是培養孩子多元思考能力,全方位學習。

教育改革不能一步登天,最重要是讓孩子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以下是部份專家提出的補救方法:

" 活到老,學到老 - 在教改下,家長雖然無法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指導小孩,但是只要多閱讀,終身學習,自然能在親子共學中,找到新天地。

" 多閱讀,多自學 - 閱讀可以讓環境較差的孩子得以自學,迎頭趕上都市小孩,更能培養思考力和文章組織能力。
" 參加學校活動 - 家長來自各行各業,若他們能積極參與學校活動,把知識、資源及生活經驗綜合授予孩子,可使學習內容更多樣化。

" 免費課後輔導 - 對於「教育優先區」的偏僻地區,可以由學校聘請合格教師,在正常課程結束後,免費輔導學生,以縮短鄉下與都會孩子的差距。

" 善用電腦設備 - 在偏遠學校推動免費使用電腦學習,協調學校在課餘開放電腦室,讓貧家孩子能夠透過學校網路來認識世界及學習。


英國十年教改 全憑老師評估 中學廢考
英國留學》英國十年教改 全憑老師評估 中學廢考
Posted on 2004-10-21(Thu)
Topic: 留學相關消息報導
【江靜玲/倫敦報】 

英國中學教育將面臨六十年來最重大的改革。在英國工黨政府全力推動下,英國十四歲到十九歲的中學畢業考試,以及大學預科考試將取消,在未來十年內將以統一證書測試取代。

這項教改,引發全英熱烈爭論。英式教育素以傳統的精英制著稱,布萊爾領導的英國新工黨執政後,宣稱將讓更多聰明優秀的普羅階級接受高等教育,降低英國社會存在的階層教育距離,並改革水準普遍下滑的英國中學教育。經過十八月評估,在英國前總督學湯姆林森主導下,英國中學教育改革報告於本周正式出爐。

這份長達二百頁的報告,被視為是英國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重大的一項教育變革,英國政府,從首相到教育大臣均對此一改革表達支持,英國學界雖有不同反應,但大致支持,英國工商界對這項顛覆傳統的中學教育改革則一致表達反對立場。

目前英國十四歲到十六歲學生必需通過至少五次的中學畢業水平考試(GCSE),以及十六歲到十八歲必需準備通過的進入大學前的大學預科水平考試(A-level),新制均將予以廢除,教改後,普及教育未來將分成三軌(繼續升造、職業學校及綜合學校)與四級(入學、基礎、中級與高級),並以統一證書(文憑)制度取代。根據湯姆林森的教改報告,英國十四歲到十九歲中學教育系統將在十年內全面改革。

在這項新四級證書制度下,英國的中學生們必需確保至少擁有良好的英文和算術能力。同時沒有了考試後,引進類似美國制的資質測驗,讓學校的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權限評估學生在校時期的課業表現,以及體育和其他志工能力與態度。此外,這項新中學教改在現行的最高水平考試的A計分上,另添了A┼和A┼┼兩項更優秀的評估標準。

而即使是必須有考試,時間大多數也是在學生感覺準備充分後,考試亦視需要而隨時舉行,分數之外尚需外加教師的查核與評定。  現行英國中學教育施行近六十年來,隨著英國社會的改變,愈來愈多的人在離開中學教育後,依然無法書寫正確的英文,釵h年輕人更連基本算數都不會,在簡單數學上往往錯誤百出,迫使釵h僱主必需提供時間和金錢對最基本的語言和實用數學進行再教育。

但另一方面,現行的兩項水平考試成績結果,卻逐年提高,愈來愈多的中學生拿到過去只有極少數優秀者可以取得的三科全A,或者在A與B間的成績。

這個結果,使得英國傳統大學如劍橋和牛津發現十分難以評估學生的入學資格,釵h拿到全A的中學生申請不到欲進入的英國大學時,亦感到受到不公平對待。

英國工黨自九七年執政後,宣稱要讓更多人得以接受高等教育,但英國大學的入學門檻自工黨執政後,卻出現新低。英國的精英教育只佔全英七%,根據統計,這項中學教育改革下的極優者(雙A)則可能只有五%。英國精英份子因而全力抨擊,湯姆林森的改革計畫,是一項不實際的教改,不但無法解決現行英國教育問題,反可能摧毀現有的教育基礎。

這項改革,無疑已成工黨新利器,工黨政府可望在明年大選前,針對這項教改報告發表教育白皮書。屆時,這項中學教育改革將成為英國明年大選的另一重要試金石。

【2004-10-20/中國時報/國際新聞】


教育論壇:從華僑中學教師的另類命題看教育
這一篇文章再次強調「學校教育做為意識型態的國家機器,是無法保持中立特質」的概念,文中引用阿圖塞的重要觀點。
文中另外一個批判對象,則是以主觀意識不斷製造假新聞、扭曲真相的「媒體」。
提升行政效率 教部簡併國中小各委員會人數

這一則新聞很有意思,會中決定:
學校委員會如果是建議、諮詢性質,而且有法律依據的,可以保留,例如教師申訴、教師評審、教職員成績考核、性別平等教育、特殊教育、課程發展等委員會就可以不必整併。
特別是課程發展委員會,被賦予重責大任,提到:課程發展委員會是學校教務工作的核心之一,它是依據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與九年一貫國教課程暫行綱要規定而成立,有人認為教科書選用委員會可併入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但教科書選用委員會卻依國民教育法規定成立,因此,必須待修法後才可整併。
明年初考 本國史地「依慣例命題」
578國小小三生小四生 下學期補英語
初等考試本國史地 照考繞回原點 範圍及比例由典委會決定 不排除臨時命題
國語日報:公務員初考 仍列考本國史地
專案補助 偏遠小三小四哈拉英語

教育部對於遵守規定的縣市,做出增強了哩!

星期四, 11月 04, 2004

未來高三 歷史改上8個專題

教育部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小組召集人周樑楷說,新課程95學年度起從高一逐年實施,98學年度大學招生考試就要改考新教材。
周說,歷史專題上冊以亞洲史與亞太歷史為主,四個主題是「南島語族的社會與文化」、「歐亞北部的草原民族」、「佛教和儒家思想對東亞世界的影響」、「近代亞太地區的變遷」。下冊是世界史,四個專題是:「從華僑到海外華人」、「物質文明、生態環境和人文生活」、「媒體資訊的發展」、「近代人文思維」。其中「南島語族和社會與文化」、「近代亞太地區的變遷」、「從華僑到海外華人」三個專題是現行歷史教科書沒有的全新內容。
歷史課程變革 高中老師:缺乏連貫性
後年高一歷史 只教台灣史

星期三, 11月 03, 2004

新高中歷史課程台灣史佔1/3

杜部長這個宣示,落實了之前的1:1:1三分天下的歷史課程比重說法。

星期二, 11月 02, 2004

94年基測社會科題本 9題不符一綱多本
高雄市輔導團針對國中基測題本進行分析,結果:社會科部分參考試題分析顯示,在19題歷史試題中,有9題不符一綱多本原則。這個不符一綱多本原則的九題是「在南一版中找不到出處的有2題,在康軒版找不到出處的有1題,在仁林版找不到出處的有3題,在翰林版找不到出處的有3題」。
也就是這九題只出現在「部分」版本的教科書中。

報導最後所提出的另一個重點是:社會科是提會因為意識型態不同而有不同解讀。
民生報:公務員初考 暫不廢考本國史地
自由時報社論:不應強迫考生再背誦錯誤的大中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