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28, 2005
星期五, 6月 24, 2005
星期四, 6月 23, 2005
星期三, 6月 22, 2005
星期二, 6月 21, 2005
星期一, 6月 13, 2005
星期日, 6月 12, 2005
星期四, 6月 09, 2005
星期三, 6月 08, 2005
星期一, 6月 06, 2005
中國時報 C8/教育超連結 2005/05/31
家長老師 高喊要部編本
【羅際鴻/竹市報導】
國中畢業生基本學力測驗剛結束,部分家長和教育界發出心聲,對於這一屆被當作教材實驗的「白老鼠」孩子們打抱不平。
新竹市一位家長范振勇卅日表示,建構式數學被認為是美式數學,他去過美國,體驗過美國人「算術不好」的實例。他買一件67元的商品,付100元,美國店員不會減法,找錢給他是用「湊數」湊出來的。
對於教科書「一綱多本」,他的女兒從國小到國中,每學期開學,他就必須到處為女兒找各科各種版本參考書,由於各種本用量事先不能確定,所以出版商都不敢一次印足,所以常會缺貨,范振勇有時要從新竹找到竹北、甚至到湖口,數次往返走過不少家書局找書。
他的一位朋友是科學園區李姓科技主管,相當氣憤的說:「課本要那麼多版本幹什麼?」
范振勇埋怨,女兒在學校用的課本,很多內容只有問題,沒有明確答案,有時要教小孩都沒辦法教,怎麼能不補習?
他又指出,這次學測很多人都說題目簡單,大家都說簡單就「不簡單了」。而且,既然專家說這次只要讀一個版本就夠了,為何不乾脆由教育部編一個版本,讓各出版商自由編輯出版即可?
富禮國中校長蔡慧嬌認為,其實只要「一綱少本」或「一綱一本」即可,最重要的是要讓課程內容更明確,家長和孩子們疑慮和痛苦才會減少。
她建議由教育部負責編輯各科課本,但要讓國中任課老師有更多參與,才能編出更適合國中教學實務的課程內容。
較偏遠的內湖國中校長張美貞說,這次考試雖然出題很生活化,但她覺得學力鑑別度可能不足,很多考題對鄉下孩子不利。她認為,比較好的試題應該包涵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與評鑑六個層次,太生活化的題目反而失去這些內涵。
中時晚報 03/焦點話題 2005/05/29
數學難 怪建構? 教部:非唯一教法 多元學習應能融會貫通(2-2)
【李怡志/台中報導】
學習建構式數學的第一屆學生今年參加國中基測,許多補習班事先都恐嚇考生跟家長,可能對基測會有影響,但國中老師看到試題後,認為這次題目以數學觀念為主、計算並不複雜,考卷雖然有鑑別度,但與計算能力無關。
台北市民生國中數學科主任黃敏慧表示,學生一向害怕計算,但他看過這次基測數學科題目後,覺得今年基測重思考及活用數學觀念,計算的能力反而並不艱澀,加上數學科考試時間從以往的60分鐘延長至70分鐘,考生不至於算不完。
黃敏慧指出,這一次基測數學科的題目非常靈活,學生如果沒有讀通,並不好作答,鑑別度高,許多題目是坊間都看不到,不是死背就能得高分。
家長老師 高喊要部編本
【羅際鴻/竹市報導】
國中畢業生基本學力測驗剛結束,部分家長和教育界發出心聲,對於這一屆被當作教材實驗的「白老鼠」孩子們打抱不平。
新竹市一位家長范振勇卅日表示,建構式數學被認為是美式數學,他去過美國,體驗過美國人「算術不好」的實例。他買一件67元的商品,付100元,美國店員不會減法,找錢給他是用「湊數」湊出來的。
對於教科書「一綱多本」,他的女兒從國小到國中,每學期開學,他就必須到處為女兒找各科各種版本參考書,由於各種本用量事先不能確定,所以出版商都不敢一次印足,所以常會缺貨,范振勇有時要從新竹找到竹北、甚至到湖口,數次往返走過不少家書局找書。
他的一位朋友是科學園區李姓科技主管,相當氣憤的說:「課本要那麼多版本幹什麼?」
范振勇埋怨,女兒在學校用的課本,很多內容只有問題,沒有明確答案,有時要教小孩都沒辦法教,怎麼能不補習?
他又指出,這次學測很多人都說題目簡單,大家都說簡單就「不簡單了」。而且,既然專家說這次只要讀一個版本就夠了,為何不乾脆由教育部編一個版本,讓各出版商自由編輯出版即可?
富禮國中校長蔡慧嬌認為,其實只要「一綱少本」或「一綱一本」即可,最重要的是要讓課程內容更明確,家長和孩子們疑慮和痛苦才會減少。
她建議由教育部負責編輯各科課本,但要讓國中任課老師有更多參與,才能編出更適合國中教學實務的課程內容。
較偏遠的內湖國中校長張美貞說,這次考試雖然出題很生活化,但她覺得學力鑑別度可能不足,很多考題對鄉下孩子不利。她認為,比較好的試題應該包涵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與評鑑六個層次,太生活化的題目反而失去這些內涵。
中時晚報 03/焦點話題 2005/05/29
數學難 怪建構? 教部:非唯一教法 多元學習應能融會貫通(2-2)
【李怡志/台中報導】
學習建構式數學的第一屆學生今年參加國中基測,許多補習班事先都恐嚇考生跟家長,可能對基測會有影響,但國中老師看到試題後,認為這次題目以數學觀念為主、計算並不複雜,考卷雖然有鑑別度,但與計算能力無關。
台北市民生國中數學科主任黃敏慧表示,學生一向害怕計算,但他看過這次基測數學科題目後,覺得今年基測重思考及活用數學觀念,計算的能力反而並不艱澀,加上數學科考試時間從以往的60分鐘延長至70分鐘,考生不至於算不完。
黃敏慧指出,這一次基測數學科的題目非常靈活,學生如果沒有讀通,並不好作答,鑑別度高,許多題目是坊間都看不到,不是死背就能得高分。
誰偷了白老鼠的暑假?
中國時報 A15/時論廣場 2005/06/05
給他們一個空白暑假!
【王瓊蘭(作者為新店高中教師)】
剛剛舉辦完首屆九年級生的第一次基測,緊接著很特別的是,有的學校的數學課,已開始補充高中的函數了,而補習班的動作更快,「銜接式補救教學」正如火如荼的展開,電話與傳單的攻勢,真讓人以為會輸在起跑點上。再加上教育部早已未雨綢繆的宣示,新生將於高中開學前後,加開九年一貫建構式數學的補救課程,如此更推波助瀾了此一商機與熱潮。
我不禁質疑,這首屆的學生真的被建構式數學教笨了嗎?一種教學法會那麼厲害,罪大惡極到影響進階的學習嗎?暑假到了,為什麼不能讓這些孩子喘口氣?
就像一種米養百樣人般,任何時代的青少年都會自我思考學習,無論用哪種方法或哪一讀本,最後總會內化成個人自我的智慧。有時讀得多,未必讀得通;學過的,未必學會了;而不曾學過,完全空白的學習,反而印象深刻。有必要在學習進階的空檔時,做填鴨式的銜接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大人們何須操之過急,窮緊張呢?怕什麼?船到橋頭自然直,高中又是一個新境界,肚子餓的時候才會吸收得更快。
面對暑假,我以為比較重要的事是,培養好閱讀的習慣,多開開眼界,多尋找一些課外書籍或事務,真正的投入去做或乾脆到戶外走走,紓解一下身心。
例如:有畫家表示當年解數學題時,就是以繪畫的方式解開的;有的學生日文呱呱叫,是利用升高中的暑假,無師自通上網觀看日本卡通學會的;還有的會組裝電腦、設計程式,是利用此空檔無聊,打電玩、拆電腦,擴充主機體機能的結果;有的少年是天天游泳,利用幾個寒暑假,不但考有救生員的執照,有的還擁有教練級的執照;而有的入學後,動手操作能力特別強,是在假期時學開大車,充當黑手,拆卸引擎,修理車子的結果。
如果可以睡到自然醒、打球、打電動、看武俠小說、漫畫、讀世界名著、幫父母做家事、到親友家連繫感情或各地旅遊等,這不才是真正的放暑假嘛!
上了高中職或五專後,許多同學來自不同的區域,外加社團活動,以及許多精深的課程,正等待著學習與探討。這其間的落差極大,絕不是單一學科的銜接,所能填滿補救的,更何況學生們正「轉大人」;到了高中,不再是老師教給什麼就乖乖的學什麼;而是自己想學什麼才會真正努力的學好什麼。
升學補習的昏天暗地,實在沒有必要一直持續到整個暑假完後,並帶到高中來,那樣會讓學生倒盡胃口,彈性疲乏的。「第一屆的九年級生」從國小畢業一直銜接補救到底,始終沒有喘息的時候;難不成還要貫徹十二年,到高中畢業嗎?
當國高三停課後,有的學生請假到補習班衝刺,卻專程回校上體育課,大人們何不鬆綁一下,仔細檢討如此學制的得失,關鍵問題在哪兒?別緊盯著這群莘莘學子,先還給一個空白的暑假,讓他們能自由自在地徜徉在陽光下,呼吸點新鮮的空氣吧!
中國時報 A3/焦點新聞 2005/06/04
建構數學白老鼠 須強化教材銜接
【韓國棟、江昭青/特稿】
國中基測PR值公布,各地第一志願最低錄取分數預估與去年相同,甚至降低,與考前許多考生、家長擔心的「考題太簡單、競爭將更激烈」相反。證明相關命題人員對命題難易度的掌握有其專業,面對靈活的基測,考生的反應只能說「太小看」考題,且也太緊張了。
此次基測考前,考生、家長十分心焦,擔心自己讀的版本不夠多;看了考題,又怕大家都說簡單,錯一題就不得了,競爭更激烈。以教改錯亂的腳步,即使教育部先前一再保證,考生與家長當然仍會充滿不信任;不過與其自己憑感覺論斷,不如多聽聽國中老師專業的評析。
其實在考後不少老師的分析就指出,考題雖大致簡單,但仍有鑑別度;有些科目的老師甚至說「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至此,考生,家長應可靜心計算分數,底定心緒。部分補教老師空說考題太容易,再對各學校錄取分數任意加碼,徒增加考生的緊張,也不負責任。
如今考生要考慮的事倒是,應不應再考第二次基測。這屆考生,是 建構式數學第一屆的白老鼠,也是九年一貫一綱多本第一屆的考生,考完基測之後,如果能上高中,又將成為首度使用數學「銜接教材」的高中生。因為有八個單元(將近三分之二學年)的數學課程沒有教過,因此今年考進高中的學生必須提早一周入學,先補一周數學銜接課程,開學後,每周還要多上一節數學銜接課程,總共要上一個學年。
許多高中老師甚至開始擔心,這批白老鼠硬補的結果,可能愈補愈大洞,甚至對數學產生嚴重的恐懼感。
根據往年經驗,十幾萬名考生花一個多月時間應付第二次基測的結果,大約只有三成考生的量尺分數會比第一次基測高,其餘七成考生徒勞無功。既然第一次基測成績已確定有適合的高中職可讀,與其花時間、耗精力參加第二次基測,不如利用這段期間好好補補數學銜接教材,把握住「贏在起跑點」的機會。
中國時報 A15/時論廣場 2005/06/05
給他們一個空白暑假!
【王瓊蘭(作者為新店高中教師)】
剛剛舉辦完首屆九年級生的第一次基測,緊接著很特別的是,有的學校的數學課,已開始補充高中的函數了,而補習班的動作更快,「銜接式補救教學」正如火如荼的展開,電話與傳單的攻勢,真讓人以為會輸在起跑點上。再加上教育部早已未雨綢繆的宣示,新生將於高中開學前後,加開九年一貫建構式數學的補救課程,如此更推波助瀾了此一商機與熱潮。
我不禁質疑,這首屆的學生真的被建構式數學教笨了嗎?一種教學法會那麼厲害,罪大惡極到影響進階的學習嗎?暑假到了,為什麼不能讓這些孩子喘口氣?
就像一種米養百樣人般,任何時代的青少年都會自我思考學習,無論用哪種方法或哪一讀本,最後總會內化成個人自我的智慧。有時讀得多,未必讀得通;學過的,未必學會了;而不曾學過,完全空白的學習,反而印象深刻。有必要在學習進階的空檔時,做填鴨式的銜接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大人們何須操之過急,窮緊張呢?怕什麼?船到橋頭自然直,高中又是一個新境界,肚子餓的時候才會吸收得更快。
面對暑假,我以為比較重要的事是,培養好閱讀的習慣,多開開眼界,多尋找一些課外書籍或事務,真正的投入去做或乾脆到戶外走走,紓解一下身心。
例如:有畫家表示當年解數學題時,就是以繪畫的方式解開的;有的學生日文呱呱叫,是利用升高中的暑假,無師自通上網觀看日本卡通學會的;還有的會組裝電腦、設計程式,是利用此空檔無聊,打電玩、拆電腦,擴充主機體機能的結果;有的少年是天天游泳,利用幾個寒暑假,不但考有救生員的執照,有的還擁有教練級的執照;而有的入學後,動手操作能力特別強,是在假期時學開大車,充當黑手,拆卸引擎,修理車子的結果。
如果可以睡到自然醒、打球、打電動、看武俠小說、漫畫、讀世界名著、幫父母做家事、到親友家連繫感情或各地旅遊等,這不才是真正的放暑假嘛!
上了高中職或五專後,許多同學來自不同的區域,外加社團活動,以及許多精深的課程,正等待著學習與探討。這其間的落差極大,絕不是單一學科的銜接,所能填滿補救的,更何況學生們正「轉大人」;到了高中,不再是老師教給什麼就乖乖的學什麼;而是自己想學什麼才會真正努力的學好什麼。
升學補習的昏天暗地,實在沒有必要一直持續到整個暑假完後,並帶到高中來,那樣會讓學生倒盡胃口,彈性疲乏的。「第一屆的九年級生」從國小畢業一直銜接補救到底,始終沒有喘息的時候;難不成還要貫徹十二年,到高中畢業嗎?
當國高三停課後,有的學生請假到補習班衝刺,卻專程回校上體育課,大人們何不鬆綁一下,仔細檢討如此學制的得失,關鍵問題在哪兒?別緊盯著這群莘莘學子,先還給一個空白的暑假,讓他們能自由自在地徜徉在陽光下,呼吸點新鮮的空氣吧!
中國時報 A3/焦點新聞 2005/06/04
建構數學白老鼠 須強化教材銜接
【韓國棟、江昭青/特稿】
國中基測PR值公布,各地第一志願最低錄取分數預估與去年相同,甚至降低,與考前許多考生、家長擔心的「考題太簡單、競爭將更激烈」相反。證明相關命題人員對命題難易度的掌握有其專業,面對靈活的基測,考生的反應只能說「太小看」考題,且也太緊張了。
此次基測考前,考生、家長十分心焦,擔心自己讀的版本不夠多;看了考題,又怕大家都說簡單,錯一題就不得了,競爭更激烈。以教改錯亂的腳步,即使教育部先前一再保證,考生與家長當然仍會充滿不信任;不過與其自己憑感覺論斷,不如多聽聽國中老師專業的評析。
其實在考後不少老師的分析就指出,考題雖大致簡單,但仍有鑑別度;有些科目的老師甚至說「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至此,考生,家長應可靜心計算分數,底定心緒。部分補教老師空說考題太容易,再對各學校錄取分數任意加碼,徒增加考生的緊張,也不負責任。
如今考生要考慮的事倒是,應不應再考第二次基測。這屆考生,是 建構式數學第一屆的白老鼠,也是九年一貫一綱多本第一屆的考生,考完基測之後,如果能上高中,又將成為首度使用數學「銜接教材」的高中生。因為有八個單元(將近三分之二學年)的數學課程沒有教過,因此今年考進高中的學生必須提早一周入學,先補一周數學銜接課程,開學後,每周還要多上一節數學銜接課程,總共要上一個學年。
許多高中老師甚至開始擔心,這批白老鼠硬補的結果,可能愈補愈大洞,甚至對數學產生嚴重的恐懼感。
根據往年經驗,十幾萬名考生花一個多月時間應付第二次基測的結果,大約只有三成考生的量尺分數會比第一次基測高,其餘七成考生徒勞無功。既然第一次基測成績已確定有適合的高中職可讀,與其花時間、耗精力參加第二次基測,不如利用這段期間好好補補數學銜接教材,把握住「贏在起跑點」的機會。
星期五, 6月 03, 2005
只考選擇 國中生不會算數學
聯合報這一篇報導主旨是:
1.基測數學考好(考高分)別太高興,那不是學生數學好,而是題目偏易,缺乏鑑別度。
2.數學考高分,不代表學生數學好,在聯合報眼中,學生的數學程度還是很爛,一樣是需要多多補強銜接。而決定考上什麼學校的關鍵是「國文」.....因此,國文能力更應該加強,趕快搶救國語文能力,趕快增加文言文比率,趕快增加國文授課時數。
那,哪一科不是基測成績關鍵?是數學嗎?
就算是國文要增加時數(重異性),數學也要加強,那聯合報是不是應該說出哪一科應該減少時數呀?
聯合報這一篇報導主旨是:
1.基測數學考好(考高分)別太高興,那不是學生數學好,而是題目偏易,缺乏鑑別度。
2.數學考高分,不代表學生數學好,在聯合報眼中,學生的數學程度還是很爛,一樣是需要多多補強銜接。而決定考上什麼學校的關鍵是「國文」.....因此,國文能力更應該加強,趕快搶救國語文能力,趕快增加文言文比率,趕快增加國文授課時數。
那,哪一科不是基測成績關鍵?是數學嗎?
就算是國文要增加時數(重異性),數學也要加強,那聯合報是不是應該說出哪一科應該減少時數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