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2008台灣沒希望」系列報導7中,關於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認為每年學齡新台灣之子有一部份隨著母親返國,造成台灣之子減少,是一件很嚴重的事。
我則覺得,假設新移民之子如果以中低階層為主(事實也真的是如此),我們寄望他們多多生產來衝人數根本是不對的。因為這只會製造更多社會、文化問題。
每年幾千個新台灣之子跟著媽媽返回外公家,這不是證明台灣「兩性平權」嗎?
為什麼外籍新娘來台灣生的子女一定要留在台灣?把外籍配偶當作是生產的工具嗎?
這個流失比率有高於其他先進國家嗎?
我想,這是支那時報最不願意回答的問題吧!
星期一, 10月 22, 2007
星期五, 10月 19, 2007
教改原地踏步?台灣停滯不前?
中國時報 2007.10.19中時社論 教改原地踏步 台灣停滯不前
最近幾年,我們的教育主管高層呈現兩種不同的風貌。只要與意識形態有關的議題一定是勇往直前,不論是台灣地圖、歷史課程內容比重、成語使用、白話文言之辨、甚至是聯合國決議文中的台灣定位,杜部長都以慷慨赴義的果決態度來面對,也難怪多位閣揆異動,其職位卻不動如山。可是對於不涉意識形態的教育政策,諸如大學分級、幼教向下延伸、十二年國教免費、大學退場機制,杜部長卻幾乎是原地踏步,很難看到進展。這種對不同議題的不同政策態度,不僅反映出部長個人虛幻意識形態的偏執,也顯示其實質教育理念的粗疏。倘若當局能多關心一點教育實質議題,莘莘學子的日子真不知道會好過多少!
以十二年國教案為例,在蘇貞昌任閣揆最後幾個月,行政院推出延長國教方案,將目前的九年「向上」延至十二年。當時,教育部不但準備不周,而且對外說法一變再變,迄今也還沒有提出後續政策方向。但新任行政院長張俊雄,日前又在立法院提出國教「向下」延伸的指示。這兩項政策南轅北轍,一向上一向下,都需要上百億的政府預算。難道這兩項政策沒有優先次序的評比嗎?如果預算有限,政府要先做那一項呢?遺憾的是,在行政院提出國教向下延伸的新案時,卻沒有對向上延伸的舊案有什麼評論,也讓家長對於未來的政策走向一頭霧水。
以學理來看,幼兒教育階段是以親子教育、家庭教育為主,著重孩子們的智識啟蒙與視野開展。這些教育內涵比較屬於父母的家庭教育權,並不涉及外部效益,故國家能夠涉入的較少。因此,對於五歲孩子的幼教,政府至多應該對中低收入戶予以補助,而沒有道理全面補助幼教。相對而言,國教由九年向上延伸至十二年,則是強制學校教育的延長。由於學校教育有統一的課綱與規範的教材,師資與入學也受政府管制,故國家涉入的角色較重,其教育內容也涉及溝通技巧與文化價值的薰陶,故比較需要主管當局的介入與管理。簡言之,就國家政策而言,國教向上延伸比向下延伸更重要、更複雜、更需要規畫。可是為什麼一到選舉,行政院卻又捨十二年國教不談,匆匆推出向下延伸的五歲免費入學案呢?說穿了,就是因為「向上」延伸案牽涉的面向太廣、太雜,推動起來太難。而「向下」延伸案則是人人想吃的糖果,不涉爭議、無人反對,皆大歡喜。
這就是我們當前教育政策的悲哀。複雜的規畫、可能會得罪人的政策,統統沒人做;簡單的討好、亮麗的口號,卻是教育當局的最愛。以十二年國教為例,台灣社會對於明星學校的迷戀相當根深蒂固。因此推動十二年國教所可能涉及的學區分發、免試入學、綜合高中分流等細節,涉及的環節非常多。教育當局聽音辨位之下,大概覺得不易推動,就把十二年國教冷處理,而讓五歲入學這種沒有爭議的花錢方案早日上路。像這樣只挑軟柿子、只推動簡單政策的做法,在選前恐怕還會層出不窮。
另外一則教育當局推動遲緩的政策,則是大學分級與退場機制。教育部高等教育宏觀規畫委員會要將台灣的大學分級,其建議提出已經有五年之久。在這五年間,連一點分級的影子都沒有,直到日前才傳出分三級或分五級的爭辯。誠如某些大學校長所言,大學分級在加州可行,但是在台灣這種「人人想進明星大學」的社會,推動起來可能非常不容易。一旦只將十%的大學列為「研究型」,則其餘九十%的大學、教師、學生、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學校受到貶抑,到時候恐怕有排山倒海的反彈壓力。大概也因為如此,教育部五年來就是不敢碰大學分級;至於爭議更大的退場機制,那就更不可能了。
總之,當前的教育政策其實正是台灣現狀的縮影:政府忙著用公權力推動特定意識形態、倉卒討好選民,卻對於需要溝通、對話、協調與執行魄力的公共政策,棄之如敝屣。看看教育當局的無能無力與無為,一葉知秋,我們也只能感慨台灣社會的虛耗與空轉。
最近幾年,我們的教育主管高層呈現兩種不同的風貌。只要與意識形態有關的議題一定是勇往直前,不論是台灣地圖、歷史課程內容比重、成語使用、白話文言之辨、甚至是聯合國決議文中的台灣定位,杜部長都以慷慨赴義的果決態度來面對,也難怪多位閣揆異動,其職位卻不動如山。可是對於不涉意識形態的教育政策,諸如大學分級、幼教向下延伸、十二年國教免費、大學退場機制,杜部長卻幾乎是原地踏步,很難看到進展。這種對不同議題的不同政策態度,不僅反映出部長個人虛幻意識形態的偏執,也顯示其實質教育理念的粗疏。倘若當局能多關心一點教育實質議題,莘莘學子的日子真不知道會好過多少!
以十二年國教案為例,在蘇貞昌任閣揆最後幾個月,行政院推出延長國教方案,將目前的九年「向上」延至十二年。當時,教育部不但準備不周,而且對外說法一變再變,迄今也還沒有提出後續政策方向。但新任行政院長張俊雄,日前又在立法院提出國教「向下」延伸的指示。這兩項政策南轅北轍,一向上一向下,都需要上百億的政府預算。難道這兩項政策沒有優先次序的評比嗎?如果預算有限,政府要先做那一項呢?遺憾的是,在行政院提出國教向下延伸的新案時,卻沒有對向上延伸的舊案有什麼評論,也讓家長對於未來的政策走向一頭霧水。
以學理來看,幼兒教育階段是以親子教育、家庭教育為主,著重孩子們的智識啟蒙與視野開展。這些教育內涵比較屬於父母的家庭教育權,並不涉及外部效益,故國家能夠涉入的較少。因此,對於五歲孩子的幼教,政府至多應該對中低收入戶予以補助,而沒有道理全面補助幼教。相對而言,國教由九年向上延伸至十二年,則是強制學校教育的延長。由於學校教育有統一的課綱與規範的教材,師資與入學也受政府管制,故國家涉入的角色較重,其教育內容也涉及溝通技巧與文化價值的薰陶,故比較需要主管當局的介入與管理。簡言之,就國家政策而言,國教向上延伸比向下延伸更重要、更複雜、更需要規畫。可是為什麼一到選舉,行政院卻又捨十二年國教不談,匆匆推出向下延伸的五歲免費入學案呢?說穿了,就是因為「向上」延伸案牽涉的面向太廣、太雜,推動起來太難。而「向下」延伸案則是人人想吃的糖果,不涉爭議、無人反對,皆大歡喜。
這就是我們當前教育政策的悲哀。複雜的規畫、可能會得罪人的政策,統統沒人做;簡單的討好、亮麗的口號,卻是教育當局的最愛。以十二年國教為例,台灣社會對於明星學校的迷戀相當根深蒂固。因此推動十二年國教所可能涉及的學區分發、免試入學、綜合高中分流等細節,涉及的環節非常多。教育當局聽音辨位之下,大概覺得不易推動,就把十二年國教冷處理,而讓五歲入學這種沒有爭議的花錢方案早日上路。像這樣只挑軟柿子、只推動簡單政策的做法,在選前恐怕還會層出不窮。
另外一則教育當局推動遲緩的政策,則是大學分級與退場機制。教育部高等教育宏觀規畫委員會要將台灣的大學分級,其建議提出已經有五年之久。在這五年間,連一點分級的影子都沒有,直到日前才傳出分三級或分五級的爭辯。誠如某些大學校長所言,大學分級在加州可行,但是在台灣這種「人人想進明星大學」的社會,推動起來可能非常不容易。一旦只將十%的大學列為「研究型」,則其餘九十%的大學、教師、學生、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學校受到貶抑,到時候恐怕有排山倒海的反彈壓力。大概也因為如此,教育部五年來就是不敢碰大學分級;至於爭議更大的退場機制,那就更不可能了。
總之,當前的教育政策其實正是台灣現狀的縮影:政府忙著用公權力推動特定意識形態、倉卒討好選民,卻對於需要溝通、對話、協調與執行魄力的公共政策,棄之如敝屣。看看教育當局的無能無力與無為,一葉知秋,我們也只能感慨台灣社會的虛耗與空轉。
星期六, 10月 13, 2007
肥了一兩家 害死更多家
【聯合報╱記者楊惠琪/台北報導】
2007.10.13 03:09 am
北北基明年將實施單一版本教科書,由於台北縣市和基隆市的國中學生人數,就占了全國的三分之一,預估有高達2000多萬的商機,大型出版商躍躍欲試,準備搶食這塊大餅,其餘小規模的出版社,則可能在這場教科書爭奪戰中被淘汰。
北北基3縣市有185所國中、學生人數約28萬。目前教科書市場大致呈現三分天下,除英文教科書市場較多元外,其餘科目以翰林、康軒和南一出版社占優勢,3家出版社就占了市場的9成以上。
翰林出版社國中教科書行銷處協理朱大文指出,單一版本教科書是出版商的「實力戰」,相信大型出版商應該都會一次推出5個版本,搶攻市場的極大值,至於小型出版商可能較吃虧。
有不少出版商批評,一綱一本政策是「害死出版商」的政策,「可能肥了一兩家,卻害死了更多家」。
康軒文教事業發言人許牧民就說,依照目前教科書的價格,沒有三成的占有率,很難有盈餘,況且每隔2至3年評選1次,錯過了這一次,只怕等到下次評選,已經有出版社萎縮或被淘汰出局了。
許牧民並指出,單一版本教科書忽略了城鄉差距的問題,即使台北市都可能存有城鄉差距,更何況是北縣市和基隆;北縣的偏遠小學,和北市的明星學校使用同一本教科書,對學生未必是福音。
【2007/10/13 聯合報】
2007.10.13 03:09 am
北北基明年將實施單一版本教科書,由於台北縣市和基隆市的國中學生人數,就占了全國的三分之一,預估有高達2000多萬的商機,大型出版商躍躍欲試,準備搶食這塊大餅,其餘小規模的出版社,則可能在這場教科書爭奪戰中被淘汰。
北北基3縣市有185所國中、學生人數約28萬。目前教科書市場大致呈現三分天下,除英文教科書市場較多元外,其餘科目以翰林、康軒和南一出版社占優勢,3家出版社就占了市場的9成以上。
翰林出版社國中教科書行銷處協理朱大文指出,單一版本教科書是出版商的「實力戰」,相信大型出版商應該都會一次推出5個版本,搶攻市場的極大值,至於小型出版商可能較吃虧。
有不少出版商批評,一綱一本政策是「害死出版商」的政策,「可能肥了一兩家,卻害死了更多家」。
康軒文教事業發言人許牧民就說,依照目前教科書的價格,沒有三成的占有率,很難有盈餘,況且每隔2至3年評選1次,錯過了這一次,只怕等到下次評選,已經有出版社萎縮或被淘汰出局了。
許牧民並指出,單一版本教科書忽略了城鄉差距的問題,即使台北市都可能存有城鄉差距,更何況是北縣市和基隆;北縣的偏遠小學,和北市的明星學校使用同一本教科書,對學生未必是福音。
【2007/10/13 聯合報】
北北基一綱一本 投票定版本
【2007/10/13 聯合報】【聯合報╱記者楊惠琪/台北報導】
北北基一綱一本將在97學年度上路,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昨天首度舉行教科書出版商說明會,明年5月26日舉辦教科書票選,將採「一校、一科、一票制」;但部分書商質疑教科書票選和計票作業缺乏效率,且沒有配套措施。
市府教育局副局長林騰蛟指出,教科書評選工作由北北基185所國中的國文、英語、數學、社會及自然領域召集人擔任評選人員;北市主辦國文、社會科評選工作,北縣主辦數學與自然,基隆則負責英文的教科書的評選,預計每2至3年評選1次。
林騰蛟說,教科書評選規準包括「課程目標」、「學習內容」、「內容組織」、「教學實施」、「出版特性」、「輔助措施」等6大方向,相關細部規準預計在12月底前公布,明年5月2日至23日舉辦教科書陳列閱覽,5月26日進行教科書評選票選,當天公布5科版本。
昨天有8家出版商出席說明會,會後抽籤決定展陳攤位,其中包括負責教育部部編本的國家教育研究院。
北北基教科書評選小組規畫在北市永吉國中、北縣中正國中、基隆大德國中投票;投票結束後,再分別將票匭依負責科目運到三縣市。
不過,有書商質疑,投開票作業沒有效率,且可能在運送過程中發生「無法預期的意外」,建議教育局可參考彰化縣作法,直接由各校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將校內評選結果,以公文方式函送到教育局集中統計,可免去不必要的行政程序。
林騰蛟則說,因為是第一次舉辦,為求慎重起見,評選小組認為以傳統投開票方式為佳。
也有書商質疑,教科書票選當天,由各校推派5名各科領域代表教師前往指定學校投票,如果老師立場與學校不同調,可能影響票選結果,是否有配套措施?
林騰蛟回覆,以當天投票為準,不可能「翻盤」;有書商私下批評,這不符民主程序,「就連選舉作票,都可以重驗票匭、重新選舉,教育局未免太專斷獨裁了」。
北北基一綱一本將在97學年度上路,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昨天首度舉行教科書出版商說明會,明年5月26日舉辦教科書票選,將採「一校、一科、一票制」;但部分書商質疑教科書票選和計票作業缺乏效率,且沒有配套措施。
市府教育局副局長林騰蛟指出,教科書評選工作由北北基185所國中的國文、英語、數學、社會及自然領域召集人擔任評選人員;北市主辦國文、社會科評選工作,北縣主辦數學與自然,基隆則負責英文的教科書的評選,預計每2至3年評選1次。
林騰蛟說,教科書評選規準包括「課程目標」、「學習內容」、「內容組織」、「教學實施」、「出版特性」、「輔助措施」等6大方向,相關細部規準預計在12月底前公布,明年5月2日至23日舉辦教科書陳列閱覽,5月26日進行教科書評選票選,當天公布5科版本。
昨天有8家出版商出席說明會,會後抽籤決定展陳攤位,其中包括負責教育部部編本的國家教育研究院。
北北基教科書評選小組規畫在北市永吉國中、北縣中正國中、基隆大德國中投票;投票結束後,再分別將票匭依負責科目運到三縣市。
不過,有書商質疑,投開票作業沒有效率,且可能在運送過程中發生「無法預期的意外」,建議教育局可參考彰化縣作法,直接由各校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將校內評選結果,以公文方式函送到教育局集中統計,可免去不必要的行政程序。
林騰蛟則說,因為是第一次舉辦,為求慎重起見,評選小組認為以傳統投開票方式為佳。
也有書商質疑,教科書票選當天,由各校推派5名各科領域代表教師前往指定學校投票,如果老師立場與學校不同調,可能影響票選結果,是否有配套措施?
林騰蛟回覆,以當天投票為準,不可能「翻盤」;有書商私下批評,這不符民主程序,「就連選舉作票,都可以重驗票匭、重新選舉,教育局未免太專斷獨裁了」。
星期一, 10月 08, 2007
國中末代統編教科書取回2億多
國中末代統編本 杜正勝:已取回二億多元
【中央社╱台北八日電】
2007.10.08 03:57 pm
媒體揭露民國九十年教育部首度將國中統編本教材印行權開放民間廠商,但標出四億天價,最後卻無力支付,變成呆帳,立委今天質詢教育部長杜正勝相關問題,杜正勝答詢說明,其實當初教育部底標只有新台幣四千萬元,而且這件事已進入訴訟,教育部也已取回二億多元。
主管這項業務的國立編譯館館長藍順德在立法院議場外向記者說明,「末代統編本」廠商當年已陸續付款二億二千萬元,之後雖無力付款,但有新光保險公司的履約保證,將分三期支付國立編譯館六千萬元,目前已先付了其中的二千萬元,其他四千萬元近期可進帳。
立法院今天審查教育部及相關單位預算,立委李慶安質詢時提到有關「末代統編本」廠商無力支付款項,出現呆帳問題。
藍順德指出,當年簽約時就請廠商提出履約計劃,由於當年需要提供一千萬冊的教科書,數量龐大,因此國立編譯館組成督導小組,讓教科書能順利如期送到學校。
廠商雖然如期配書,但到第三期付款時則跳票,並請律師和廠商訴訟,藍順德說,九十二年八月第一次判決國立編譯館勝訴,雖再上訴,但最後國立編譯館也取得債權。
藍順德表示,實質來說,已取回的帳款比原先底價多出五倍之多。
在十年教改政策引導下,九十一學年度開始,教育部將國中統編本逐年開放為民間審定本,因此九十學年度入學的國中生是「末代統編本」使用者。
【中央社╱台北八日電】
2007.10.08 03:57 pm
媒體揭露民國九十年教育部首度將國中統編本教材印行權開放民間廠商,但標出四億天價,最後卻無力支付,變成呆帳,立委今天質詢教育部長杜正勝相關問題,杜正勝答詢說明,其實當初教育部底標只有新台幣四千萬元,而且這件事已進入訴訟,教育部也已取回二億多元。
主管這項業務的國立編譯館館長藍順德在立法院議場外向記者說明,「末代統編本」廠商當年已陸續付款二億二千萬元,之後雖無力付款,但有新光保險公司的履約保證,將分三期支付國立編譯館六千萬元,目前已先付了其中的二千萬元,其他四千萬元近期可進帳。
立法院今天審查教育部及相關單位預算,立委李慶安質詢時提到有關「末代統編本」廠商無力支付款項,出現呆帳問題。
藍順德指出,當年簽約時就請廠商提出履約計劃,由於當年需要提供一千萬冊的教科書,數量龐大,因此國立編譯館組成督導小組,讓教科書能順利如期送到學校。
廠商雖然如期配書,但到第三期付款時則跳票,並請律師和廠商訴訟,藍順德說,九十二年八月第一次判決國立編譯館勝訴,雖再上訴,但最後國立編譯館也取得債權。
藍順德表示,實質來說,已取回的帳款比原先底價多出五倍之多。
在十年教改政策引導下,九十一學年度開始,教育部將國中統編本逐年開放為民間審定本,因此九十學年度入學的國中生是「末代統編本」使用者。
教育部國中最後一批統編書委印官司
中國時報 2007.10.08 統編本訴訟 教部苦吞2億呆帳韓國棟/台北報導
民國九十年,教育部首度將國中統編本教材的印行權,開放民間出版商印行;該印行權「權利金」招標底價四千萬元,但在激烈競逐下,竟標出四億元「天價」。不料一年後,得標的出版商因虧損,無力支付二億多元餘額,變成教育部的「大呆帳」。
纏訟多年後,上個月教育部才從這家出版商的履約保險公司索回二千六百多萬元。
九十學年 開放民間競標
在十年教改政策引導下,九十一學年度開始,教育部將行之數十年的國中統編本逐年開放為民間審定本,九十學年度入學的國中生是「末代統編本」使用者。
統編本印行單位原為教育部所屬的台灣書店,因教育部要廢掉台灣書店,所以將最後三年(九十學年的國一至國三、九十一學年國二至國三、九十二學年國三學生)的統編本印行權開放民間出版社競標。
四千萬底價 四億元標出
當時除了藝能科之外,其餘教材都是統編本,外界以為利潤很高,四千萬元底價的權利金,竟以四億元標出。當時得標的是聯教圖書出版公司,依契約,應分四期繳納,但該公司印行一年教科書,回饋近兩億元後,就無法如期支付剩餘的兩億多權利金,國立編譯館即終止契約,並對聯教採取法律行動。
終止契約後,教育部將剩餘二年的統編本教材權利金改為固定的一億五千萬元,競標方式是哪家公司提供學校的教科書折扣最低就得標。
教育部與聯教之間的權利金呆帳訴訟,教育部獲勝,法院判決聯教應償還教育部二億多元。但該公司還是無法支付,教育部定期查扣財產,結果只收回卅多萬元。
纏訟四年 教部終獲勝訴
官員說,當時的統編本印行契約規定,得標的聯教公司必須提供「保證金」,但因當時的採購法有疏漏,同意廠商可以產物保險公司的保險契約替代保證金。教育部收不回呆帳,只好找保險公司索取六千萬元保證金,但該公司不願支付,於是又上法院打官司。
纏訟了大約四年,教育部勝訴,產物保險公司上個月還給教育部二千六百多萬元,但保險金呆帳加上利息,仍高達二億多元。
民國九十年,教育部首度將國中統編本教材的印行權,開放民間出版商印行;該印行權「權利金」招標底價四千萬元,但在激烈競逐下,竟標出四億元「天價」。不料一年後,得標的出版商因虧損,無力支付二億多元餘額,變成教育部的「大呆帳」。
纏訟多年後,上個月教育部才從這家出版商的履約保險公司索回二千六百多萬元。
九十學年 開放民間競標
在十年教改政策引導下,九十一學年度開始,教育部將行之數十年的國中統編本逐年開放為民間審定本,九十學年度入學的國中生是「末代統編本」使用者。
統編本印行單位原為教育部所屬的台灣書店,因教育部要廢掉台灣書店,所以將最後三年(九十學年的國一至國三、九十一學年國二至國三、九十二學年國三學生)的統編本印行權開放民間出版社競標。
四千萬底價 四億元標出
當時除了藝能科之外,其餘教材都是統編本,外界以為利潤很高,四千萬元底價的權利金,竟以四億元標出。當時得標的是聯教圖書出版公司,依契約,應分四期繳納,但該公司印行一年教科書,回饋近兩億元後,就無法如期支付剩餘的兩億多權利金,國立編譯館即終止契約,並對聯教採取法律行動。
終止契約後,教育部將剩餘二年的統編本教材權利金改為固定的一億五千萬元,競標方式是哪家公司提供學校的教科書折扣最低就得標。
教育部與聯教之間的權利金呆帳訴訟,教育部獲勝,法院判決聯教應償還教育部二億多元。但該公司還是無法支付,教育部定期查扣財產,結果只收回卅多萬元。
纏訟四年 教部終獲勝訴
官員說,當時的統編本印行契約規定,得標的聯教公司必須提供「保證金」,但因當時的採購法有疏漏,同意廠商可以產物保險公司的保險契約替代保證金。教育部收不回呆帳,只好找保險公司索取六千萬元保證金,但該公司不願支付,於是又上法院打官司。
纏訟了大約四年,教育部勝訴,產物保險公司上個月還給教育部二千六百多萬元,但保險金呆帳加上利息,仍高達二億多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