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2月 31, 2007

聯合報民調》67%抱怨教育 11年來新高


聯合報民調》67%抱怨教育 11年來新高
2007/12/31
【聯合報╱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導】
圖/聯合報提供聯合報年度生活調查發現,這一年民眾對生活品質的感受,對教育文化環境頗有怨言,六成七的人抱怨教育文化條件不佳,達十一年來的新高。
本報年度生活調查定期從生活滿意、經濟安全、政府表現、生活品質與社會公義等不同面向,觀察民眾生活感受變化。
生活品質指標方面,七成二民眾抱怨治安不好,六成二感嘆民眾守法精神差,六成認為環境汙染嚴重,感受和去年差不多。
另一方面,雖有七成七認為社會風氣不好,但負面評價較去年減少四個百分點;肯定公共安全(三成六)及交通秩序(五成)的比率則多了七和九個百分點,是一年來較有改善的生活品質指標。
教育文化條件是唯一明顯退步的指標,批評教育文化條件欠佳者達六成七,較去年上升五個百分點,達十一年來的新高,好評則維持在二成二左右。
社會公義指標方面,今年仍以貧富差距的表現最差,比率由八成七上升到八成九,是歷年調查民眾對貧富懸殊感受最強烈的一年。兩性平等是最獲肯定的公義指標,好評由四成八增加為五成一。
認為社會不公平(七成二)、媒體報導不公正(六成)與司法制度不公(五成九)的人仍接近或高於六成,但和去年相比,質疑媒體不公正及司法不公的人少了。
課稅制度及社會福利是今年進步較多的社會公義指標,雖有五成五抱怨課稅制度不公,五成三認為社會福利不佳,但比率較去年各少了九及五個百分點,好評則相對增加五個百分點;人權保障今年逆轉成為負面評價者居多,比率為四成四比四成一。
展望未來,對下一代未來生活感到悲觀的人還是比樂觀者多,比率為五成一比二成五。
這次調查於十二月廿九至卅日晚間進行,成功訪問了八百七十二位成年人,另四百二十五人拒訪;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三點三個百分點以內。調查是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作尾數兩位隨機抽樣。
【2007/12/31 聯合報】

星期三, 12月 26, 2007

基測英語雙峰 「猜答案」造成

中國時報 2007.12.26  基測英語雙峰 「猜答案」造成韓國棟/台北報導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都是選擇題,英語程度差的考生即使看不懂題目,但會「猜答案」,而且猜錯不扣分。負責國中基測命題作業台灣師大心測中心昨日提出最新研究指出,國中基測英語成績雙峰現象,是低分群考生猜答案造成!
 該中心建議,若要解決雙峰現象,偏難的考題變異要拉大,並擴大現有一千個單字的範圍。
 教部:目前不打算改變命題方向
 但教育部常務次長吳財順表示,教育部會深入討論心測中心的研究報告,但目前基測命題範圍沒有任何要改變的打算。
 心測中心昨天發表《國中基測英語科雙峰現象》研究。該中心研究員萬世鼎表示,國中生的「英語能力」極好與極差的人數都非常少,基本上仍呈常態分配,有雙峰現象的是「成績」。
 萬世鼎分析,國中基測英語成績出現雙峰現象,真正成因是多數國中生英語能力很差,命題原則卻是「中間偏易」,導致高峰群考生出現「天花板效應」,高峰點偏向滿分的現象;低分群考生則採取猜答案策略,分數大幅集中在答對四分之一題數的位置(以九十六年第一次基測為例,答對約十一題),因而出現高分群和低分群兩個峰。
 萬世鼎說,如果要以命題解決成績雙峰現象,勢必要增加很簡單和很難的題目,將違反基測難度中等偏易的精神。
 此外,程度差的考生,廿六個字母都寫不完整,題目必須簡單到「用中文出題」;再加上英語科的試題素材太過貧乏,造成難題不容易產出。
 心測中心建議 擴大千字表範圍
 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進一步地指出,如果要從基測命題來化解成績的雙峰現象,偏難的考題「變異要拉大」。
 而且現在英語科命題範圍限制在「千字表」之內,限縮命題彈性。他說,以前英語從國一開始學習,國中三年要學會一千個單字,現在從小三、甚至小一就開始學英語,也應該逐步增加基本單字數量。

正向管教典範 關懷代替體罰

正向管教典範 關懷代替體罰---2007/12/25
國語日報頭版 陳康宜/臺北報導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53958
 教育部昨天舉辦校園正向管教觀摩及表揚大會,教育部長杜正勝表示,這些範例都是正向管教的典範,可以提供教師參考,未來希望正向管教的觀念能落實到家庭之中。
 這項徵選範例活動分為「班級經營」及「個案輔導」兩大類,共有八十四件獲獎。國小組特優共有四件,分別是臺中縣東寶國小教師王麗玥;新竹市竹蓮國小校長吳淑雯和教師李怡穎、魏惠燕、黃雅彙;苗栗縣建功國小教師張韻純;嘉義縣三興國小教師王瑞臨和興中國小教師陳威良。 王麗玥獲獎教案為「手心的幸福」,她透過帶領學生欣賞繪本、電影,向學生傳達關懷的概念,再請學生跟家長分享,藉此拉進親子關係。課程實施後,原本容易和同學、家人起衝突的學生,不會在班上搗蛋,和家人緊張關係也有改善。
 李怡穎以同理心為教學重點,規畫一連串活動,包括學生票選吵架排行榜、角色扮演等,從中引導學生練習正向表達,先想一想對方立場和自己感受,再用正向語言說明。例如,同學撞到自己時,可以跟對方說:「你撞到我,我很痛。」多次練習後,學生遇到衝突,不再容易生氣了。 「體罰只有暫時性的效果,並不能改變學生。」面對班上的問題學生,王瑞臨說,這些學生往往是缺乏關愛,教師應該給予更多關懷和鼓勵,而不是體罰。如果遇到學生做得好時,她會特別誇獎;學生做錯事時,則是先以嚴肅態度指正,再用和緩態度說明教師希望他變好的想法,讓學生明白教師是關心他的。
 張韻純認為,教師也有情緒,但打學生只是暫時解決問題,與其讓問題一再發生,不如想其他辦法。因此,面對特殊症狀的學生,她依照學生需求提供協助,並調整自己心態,像是過去要求學生專心聽講,現在如果學生坐不住而起來走動,她會給予空間,讓學生在不影響其他同學情況下,發泄情緒,然後繼續聽講。 詳細得獎名單可上教育部網站(http://www.edu.tw/)查詢。
-----------------------------------

懂得同理心 衝突減少---2007/12/25
國語日報頭版 陳康宜/臺北報導

 教師在課堂上推動正向管教的觀念,家長也慢慢轉變管教孩子的想法。像是新竹市竹蓮國小推動同理心教案後,家長反映,與孩子一同閱讀相關文章,發現正面語言確實有助於提升孩子自信。學生則覺得,現今和同學發生衝突時,不再有「氣炸了!」的想法。 竹蓮國小一名學生家長指出,同理心說來簡單,但脾氣來了,常是先罵了再說,事後才發覺不對;改為正向管教後,發現不但可以改善親子關係,也能夠提升孩子自信。 學生則說,自己以前和同學發生衝突時,會很生氣對方為什麼要罵我,現在則覺得比較願意原諒對方了。

星期二, 12月 25, 2007

周祝瑛與莊國榮對幹

莊國榮暴紅!政大教師會會長公開信:莊主秘,請見好就收
http://www.ettoday.com/2007/12/24/327-2206417.htm
政大教授公開信:莊國榮請回教部吧!
2007/12/24 11:17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近日以政大教師會會長名義,發出一封給教育部主秘莊國榮的公開信。周祝瑛強調,這封信代表一些政大人的心聲與學界的回應,周教授並期待莊國榮,趕緊回到教育部去面對百廢待舉的教育問題,更呼籲莊主秘應該見好就收。 以下為周教授公開信件全文內容:
【給莊國榮的公開信:莊主秘,請回吧!】
同樣服務於政大、也同樣關心國內教育問題,筆者是忍了很久才給您寫這封公開信,以下的內容也代表不少校內同仁的共同心聲。
繼大中至正之後,您才安靜不到一個禮拜,日前又不甘寂寞的挑起「重責大任」,充當行政院討黨產的敲門磚,竟代表教育部向法院控告救國團不當取得國家資產。
不同的是,這一回您不再單打獨鬥,還帶著一批支持你的年輕「學生」到法院控告,過程中在學生與媒體面前持續大發議論,如:不拆大中至正牌匾、「台灣會丟人現眼」,「黨產是國民黨扭曲國家民主機制的產物」等犀利言論。
其實,和大多校內同仁一樣,我很替你這些有違學術尺度的行為感到憂心,正如同我上回寄給您的電子郵件中所說的:與其他政府部門最大不同的是,身為教育部官員,您的一言一行都是全國學生的榜樣!
我不知您個人有沒有在學的孩子,可是你進教育部服務才不到五個月,還在期待你一展個人的教育理念與專業素養,卻被你近日來挑釁的政治語言所嚇到!
你讓這個原本最不該有政治色彩的教育部門,頃刻間落入國內政治衝突的第一火線,並且已經產生不少學生模仿效應,包括視你為英雄、隨你前往法院的學生在內。
然而校園內已經傳來不少教師、家長的連連抱怨聲,你聽到學校的聲音了嗎?還是你眼中只有拼選舉、耍政治語言、諂媚當權者、與利用媒體造勢呢?
同樣身為四年級的一員,你難道沒有參加過救國團的活動?你難道不曾上山下海、走中橫、爬合歡山?甚至在營火晚會中高唱「偶然」那首歌?那個時候有多少年輕人,因為參加救國團的活動而學會鍛鍊強健的體魄、懂得更熱愛台灣、學會犧牲奉獻的精神?你到德國留學難道沒有讀過「菲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告德意志國民書十四講」?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當年的普魯士又是靠什麼才振興全國的?身為教育部的大管家,追討黨產是您的當務之急嗎?國內有那麼多體能差、不愛閱讀、又老愛上網的孩子,你可想出對策了嗎?你忙著拆大中至正,可是你知道我們的十五歲孩子在PISA中成績優異,又代表什麼了意義?
同樣獲得好成績的芬蘭,PISA公布後他們的教育一夕間成名,備受各界矚目,可說為芬蘭做了一次最好的國際宣傳,連一向驕傲的德國都不得不前往拜師學藝。而台灣呢?我們不是一直說要突破孤立外交、爭取國際舞台嗎?這麼好的機會,教育部長和您在哪裡呢?
因此和許多政大同仁一樣,希望奉勸你一句:莊主秘,見好就收,選舉是一時的,學術生命與知識份子的風骨才是永遠的!請回教育部吧!面對百廢待舉的教育問題,你若真正愛台灣,就在所剩無多的日子裡好好為台灣教育使上力吧!否則,就回政大吧!好好一個人才,別讓選舉給糟蹋了!

-----------------------------------------------------------
回批同事周祝瑛 莊國榮:受國民黨遺毒,回去多讀點書!
http://news.pchome.com.tw/life/ettoday/20071224/index-20071224123303040400.html
2007-12-24 12:33/東森新聞報記者詹智淵/台中報導

面對政大教授周祝瑛的抨擊,莊國榮也不甘示弱,立刻反嗆回去,他今(24)天在台中接受媒體訪問時,回批周祝瑛根本就是受到過去國民黨權威和黨化的遺毒,還說周祝瑛研究教育不懂教育,應該多讀點像是德國以前是納粹國家,如何進化為自由民主國家的書。
被同校教授批評耍政治語言操作選舉,原本在中部度假的教育部主秘莊國榮一接到消息,立刻重砲反擊。莊國榮說,周祝瑛根本就是受到過去國民黨權威和黨化的遺毒。此外,被周祝瑛指責當年拿了國民黨的公費留學,不懂飲水思源,莊國榮也反嗆回去,強調這是人民的錢。對周祝瑛的公開信,莊國榮相當不以為然,甚至還拿出一本解讀希特勒的書,要研究教育的周祝瑛,多讀一點國外有關教育的書籍。儘管言行引發爭議,不過,莊國榮說他從沒有遇過民眾嗆聲,聽到的都是支持鼓勵的聲音,所以為了台灣的民主自由,他堅持要走自己的路。
--------------------------------------------------------------------

教授槓教授! 莊國榮效應? 政大校園分派系?
http://www.ettoday.com/2007/12/24/327-2206730.htm
莊國榮反嗆周祝瑛:去看看納粹時代的著作。
2007/12/24 18:45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政大出了這樣一位驚天動地的教育部主秘莊國榮,果然立刻成為風雲人物!特別是政大教師會會長周祝瑛近日發表公開信之後,政大校園瀰漫詭譎的氣氛!不只每位老師都選邊站,有不同立場,連同學都分兩派!罵他的、挺他的,幾乎在網路上對槓起來。 政大現在誰最紅?別懷疑!就是他--莊國榮,來到任教公共行政系,怪了,兩岸座談會大陸學者參訪,怎麼看都沒莊主秘?只怪莊氏語錄太驚人,像是周祝瑛就受不了,出面嗆聲,原來現在政大教授也悄悄分派系。 支持的,痛罵的,戰火還燒到學生間,有人把莊國榮當英雄,豎起大拇指說讚,也有人罵到不行,在學生心目中,莊國榮是怎麼樣的老師? 這學期,莊國榮教行政法和教育行政和政治,還好他上課不談政治,否則把自己當官經驗拿出來分享,這堂課,百分之百超精彩。
-------------------------------------------------------------------
東森的評論很爛,最好的報導應該是自由時報2007.12.21.A3版這篇,可惜網路上沒有,只能以逐字輸入:
重點應該是:
政大教授公開批判,莊國榮駁斥
[記者 謝文華/台北報導]
......莊國榮受訪時,除澄清相關指控外,並反批周祝瑛長期關注教育,卻對國民黨威權、黨化教育缺乏良知及批判力,感到可惜;還指周祝瑛的立場向來偏頗、「非常藍」,教育界人士都清楚。

這篇報導的最後一段點出教育界眾人皆知但是報紙媒體不願報的,就是周祝瑛向來的立場問題。

零體罰周年》管教有妙方 84件個案獲表揚

【2007/12/25 聯合報】
零體罰周年》管教有妙方 84件個案獲表揚
2007/12/25
【聯合報╱記者曾希文/台北報導】
教育基本法明訂老師不得體罰一周年,為了鼓勵老師們「正向管教」,教育部表揚84件老師們提供的正向管教妙方,教育部長杜正勝說,零體罰讓老師不習慣不方便,但無論如何,要尊重孩子完整人格。
嘉義縣民雄三興國小老師王瑞臨獲得「個案輔導」特優,她帶領班上同學接納原本讓人頭疼的轉班生阿杰。阿杰從小住在寄養家庭,曾把書包丟進水溝,玩學校滅火器到處亂噴,和班上同學發生衝突。其他家長說,如果阿杰不轉班,他的孩子就要轉學。
阿杰在四年級時轉到王瑞臨的班上,但在轉班前,王瑞臨請求校方給她一個禮拜時間。為了讓班上同學能更接納阿杰,王瑞臨帶著同學閱讀繪本「媽媽心,媽媽樹」,內容是關於沒有母親孩子可能出現的負面行為,並事先與班上家長溝通,還安排熱心善良同學坐在阿杰旁邊,她也常在阿杰的連絡簿上留言,暱稱阿杰為小寶貝,老師很愛你等。
如果阿杰真的做錯事,王瑞臨第一時間也會表現用堅定語氣和態度處理,但事後一定會再尋找機會牽著阿杰的手,加以安撫。
王瑞臨說她也常常調整自己,給自己鼓勵打氣,「真的不需要體罰」,雖然體罰不全是老師的錯,因為從來沒有人告訴老師該怎麼做,要推動「正向管教」,其實老師們需要資源協助。否則老師們怕體罰被告,因此變得消極也不好。
台北縣新埔國中廖淑卿也獲表揚,她的班上曾有個男生叫「小不點」,不寫作業、打架、開黃腔樣樣來。她坦承有次她只是舉起手,結果「小不點」立刻變得非常害怕,原來是家暴的陰影。
廖淑卿發現,打沒有用,當老師EQ不好,無法控制自己的時候,就不適合面對孩子,周圍老師可以及時介入幫忙。
因為「小不點」會逃家,廖淑卿就送他回家,並沿路教「小不點」向鄰居問好,讓「小不點」變得更有禮貌,討人喜歡。

星期一, 12月 24, 2007

幼稚園爆體罰》幼童不午睡 師敲頭打肚

【2007/12/24 聯合報】
幼稚園爆體罰》幼童不午睡 師敲頭打肚
2007/12/24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我國立法禁止校園體罰即將滿一周年,但體罰不僅未絕跡,最近人本教育基金會甚至接獲兩件發生在幼稚園的體罰檢舉案,其中一位就讀私幼的四歲女童,只因不睡午覺,就被老師敲頭、打肚子。人本痛批,幼稚園老師怎麼可以如此粗暴對待連話都說不清楚的孩童?
人本指出,這二件檢舉案都發生在台北市,且都是私立幼稚園,其中一所還是標榜雙語的幼稚園。
人本指出,今年共接到五件幼稚園體罰檢舉案,光是上個月就有兩件,其中一個孩子被同學咬傷、引發組織炎,被咬孩童的家長不但等不到對方家長的一句道歉,開協調會的第二天,家長把小孩送到幼稚園時,就看到園方已把小孩的私人用品打包好,附上還未上完課程的退費支票,拒絕這名被咬的小孩上學。
另一名四歲女童則是因為不想午睡,就被老師敲頭、打肚子。人本執行長馮喬蘭表示,過去還曾接到申訴,有幼稚園的孩子只因吃飯太慢,被老師用碗塞嘴巴,還在身上掛羞辱字眼的牌子。
教育部指出,立法明令禁止體罰後,教部都定期派員到國中小訪視體罰問題,但目前還沒針對幼稚園調查。

星期三, 12月 12, 2007

有關〞PISA 台灣成績結果〞全教會評析新聞稿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新聞稿發稿日期:96年12月4日
新聞聯絡人:外事部廖婉如副主任 0952-396-427

教育經費提高、並降低班級人數,才能提升「學生競爭力」-如果你只在乎學生的競爭力的話

日前教育部公佈我國參與2006PISA成績排名,卻未見相關整體報告評析,方向似已有偏!不過,依據OECD與國際教育組織(Education International)歷年追蹤PISA之研究顯示:各國政府對PISA之結果本即多所曲解!亦非我國政府所獨有!如:各國政府通常重視排名,但PISA所提供最重要的訊息卻非排名,而是學生成績背後各項指標與成績的相關性,以及『與資本優勢國家(英、美)課程銜接程度』。惟這些結果,卻也是主政者最不欲公開的內容。以2006PISA我國成績表現為例,其實突顯出我國公部門教育經費支出偏低、班級人數高的問題與我國排名相關。才是我國參與PISA應關注並改進的問題。全國教師會指出:本次2006PISA主測驗—科學測驗之結果,從第三名至第七名的測驗成績其實並沒有顯著差異,亦即加拿大、台灣、日本、紐西蘭等國表現相近,但和芬蘭與香港卻有明顯差距,因此台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依已參與兩次PISA的其他國家經驗顯示:通常成績佳,政府即解讀國家教育改革或施政成功;成績不佳是教師不夠努力,要汰換!而此次台灣成績雖尚可,以致政府未歸咎教師責任,但前線教師是否可因PISA成績優劣而聯結至教學績效,則早經OECD否認。故全國教師會認為:不論政府或教師不應為此次學生成績居功外,未來不論成績好壞與否,也不希望政客再作前述錯誤之解讀,誤導民眾。基此,全國教師會與國際教育組織針對2006PISA提供其他重要訊息專業解讀與呼籲如下:

一. 錯誤解釋測驗結果和教育現場中某特定制度或對象有因果關係,會導致錯誤的政策方向,貽禍子孫OECD表示:PISA測驗設計方式無法提供特定變項(制度、教育從業人員…)和測驗結果(學生表現)的因果關係,亦即PISA不能用以驗證政府的教育改革政策、教師的素質與教學方法…等成功與否,因此不能成為批判特定制度或對象的工具。但教育部12月4日發表2006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測驗結果時,卻強調台灣學生科學能力成績在全球排名第四--『成績斐然』;且表示香港之所以能拿下第二名是因其「沒有城鄉差距」。 但全國教師會指出:由OECD提供給該會的資料顯示:香港學生表現的校組間差距和校組內差距與其他國家相較皆偏高。也就是說:香港的學生間表現差異很大,和政府代表的自行解讀明顯相左!再以日本在2000和2003PISA測驗結果為例,因日本媒體不斷聚焦在總體排名退後,並全面批判鼓勵學生均衡發展、降低學生壓力的「寬裕政策」,致使日本再次走向課程統一與提高學科授課時數的回頭路。但其卻忽略了學生能力表現優異的北歐國家,其授課時數與班級人數少、教育經費投資龐大等條件皆不同於日本。然PISA的排行卻僅讓日本陷入競爭力退步的恐慌,在缺乏教育專業分析的前提下便貿然改革現行教育政策,對國家長期發展以及學生身心造成負面影響。故未來各界應以專業角度解讀並利用PISA結果,使該測驗為國家教育發展提供實質助力。

二. 台灣公部門教育經費低於PISA表現優異國家,若要進步,應增加教育投資據OECD2006PISA統計報告顯示:各國GDP及教育投資較高之國家,其科學測驗表現成績較佳。另其 2007“Education at a Glance”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各國公部門教育經費佔GDP的比例,台灣4.29的投資比率明顯低於2006PISA表現優於我國的前三名國家,如:加拿大為4.88,而芬蘭更高達6.0。且各國近年來更強調教育是決定國家未來競爭力的根本而紛紛增加預算時,台灣的公部門教育經費佔GDP的比率卻從2000年始一路下滑,故縱使本次測驗結果尚可,未來也一定會被願意增加教育投資之國家超越。

三. 台灣班級人數過高,影響教育品質同比本次測驗結果可得:台灣國民中學階段的每班學生數明顯高於2006PISA表現優於我國的前三名國家,如:香港為29.8人/班,而芬蘭每班學生數更達10~25人/班。而台灣公立中等學校班級人數雖從2005年的34.8人降到2006年的34.1人,但相較於前述前三名國家,人數仍明顯過多!全國教師會指出:老師無法顧及個別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學習差異,學生輔導和親師溝通的品質自然亦相對受損!尤其社經背景高的學生因擁有資源較完善,故被影響的程度較小,但對弱勢階級家庭孩子不利,未來恐擴大階級差距、增加社會對立可能。

四. 台灣近年的教育改革成效和學生成績表現並無因果關係從2003和2006的PISA報告顯示,2006PISA表現前三名國家中,香港學生表現的校組間差距極大,亦即:不同學校間學生的表現有很大的差異(香港有能力分校),而芬蘭、加拿大卻恰呈現相反結果。故可發現不論是主張右派的國家競爭主義或左派的社會均等主義,對學生表現結果都無顯著影響。也就是說,即使強調升學主義和能力分級教學(如香港),總體的競爭表現仍佳,故不能將台灣的成績表現,簡化歸功成近年來從菁英主義走向均等主義的教育改革。全國教師會認為:台灣近年的教育改革,其最大的成就,是對學習資源做比較公平正義的重分配,但部份非專業人士,為逢迎原本趨向功利主義的傳統文化,故誤導民眾以為教育改革可以提升學生競爭力。這種錯誤的連結,才是教改引起許多社會爭議的真正禍源。未來不妨誠實面對,教改或許方能降低爭議性。

五. PISA忽略許多不可測量的教育價值,且會強化我國被資本優勢國家宰制的文化依賴機制許多政府相信透過PISA這套以資本優勢國家課程為主設計的「公平測驗」,可以測出國家的競爭力。不過,OECD組織雖假以學術研究名義發展PISA,但其背後目的是替資本優勢國家服務。搜尋出和其價值一致、勞動資本廉價的投資市場。因此表面上部分PISA成績表現較佳的國家似可藉此增加國民的就業,並擴大投資市場,但這種飲鴆止渴的代價是必須以犧牲本國文化與課程自主來交換!全國教師會指出:PISA設計的背景與方法,是根據OECD以其西方文化背景設定的教育目標和能力定義所設計的,若完全以PISA作為國家發展方針,將進ㄧ步促使台灣教育文化被西方價值統一,而失去本土主體性和教育發展脈絡。此外,各國教育目標也會因此被限縮至全球化ㄧ元趨勢中,而無法貫徹多元與積極尊重的教育價值。這當然符合以促進全球化經濟合作發展為宗旨的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立意,亦為其為何會積極投入有關教育研究的原因!台灣政府在近年全球化經濟以及台灣本土缺乏資源的條件下,符應前述資本主義的立場不難理解,但政府忽略的是,犧牲課程自主性來增強外資投資意願的成效並不大,透過全球競試獲取能見度的結果,除了加速高級人力外移、並連帶引發各類勞動爭議外,對小市場規模國家經濟發展負面影響其實遠大於正面效益。故PISA測驗本身的正當性、服務對象…等問題近年受質疑的頻率越來越高,使用者若是只為測驗結果的好壞而沾沾自喜或互推責任,便是誤解了PISA的真正功能。這也是全國教師會與世界各國教育專業組織所憂心的!

總之,本次PISA測驗結果,台灣和表現優於台灣的國家相比,突顯了台灣的公部門及學生平均單位教育經費偏低、班級人數過多等問題,未來當須持續改進方能有所進步。若只用PISA測驗作為教育成果的評鑑方針,對未來國家發展(或競爭)反而不利,且將陷入被英美文化(課程)宰制而不自知的險境。故本會為協助相關主管機關能善用PISA並做出更正確的解讀,未來將行函要求教育部及相關單位效法先進國家邀請本會(教師專業組織)參與我國PISA研究單位,以期建立為台灣教育發展共同努力的良好合作機制。

星期三, 12月 05, 2007

PISA評比 我數學素養世界第一

PISA評比 我數學素養世界第一

中國時報 2007.12.05 韓國棟/台北報導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4日公布「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評比結果,台灣15歲學生在數學、科學素養表現優異。圖為北市螢橋國中學生們在理化課中,聚精會神地做實驗。(王錦河攝)
 台北時間昨天下午五時,全球同步公布「二○○六年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PISA)國際評比,五十七國中,我國學生「數學素養」排名世界第一,超越往年第一的芬蘭與香港;「科學素養」第四,勝過日本、南韓;「閱讀素養」排名第十六,優於平均值,但仍不如南韓和日本
 這項評比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舉辦,抽測十五足歲(國三至高中職一年級)在學學生。我國受測學生正好是接受「九年一貫」課程的學生,去年首度參加評比,就有如此優異表現。更讓教育部重視的是,進行細部分析後發現,台灣學生的數學和科學素養「都沒有雙峰現象」。
 九年一貫課程 首度接受考驗
 OECD昨天全球同步發布的新聞稿並指出,這項調查評比顯示,太早能力分班,對社經背景差的孩子不利;過早能力分班的學生,平均成績表現比延後能力分班的學生差。
 PISA台灣地區的計畫負責人、花蓮教育大學校長林煥祥說,這顯示我國學生接受九年一貫課程後,學習成就表現不但沒有退步,反而有優異的表現。但閱讀素養排名第十六,且細部分析科學素養結果,台灣學生「形成科學議題能力」第十七,科學論證能力第八,都比較差一些,這二項能力都和閱讀有關。
 閱讀第十六 不如日、南韓
 「閱讀素養不夠好,和學校的國語文教學有關。」教育部長杜正勝認為,國語文教學「聽說讀寫」最重要,我們的國語文教材幾乎都是片段的文章,而非一本完整的書籍,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PISA評量主要分三個領域: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我國去年首次參加,去年四月中旬開始抽測,台灣分北中南東四區,依各區學生人數比例抽出二四○所學校、受測學生八八一五人(到考率九七.七五%),包括國中、五專、高中、高職(含實用技能班與建教合作班)及進修學校學生。
 這次評比就性別角度來看,在科學與數學素養方面,男生的表現優於女生,但沒有顯著差異。閱讀素養方面,女生表現則顯著優於男生。
---------------------------------------------------------
數學、科學能力好 不意外 學者:閱讀弱 應調整教育政策
中國時報 2007.12.05  林志成/台北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3+112007120500390,00.html
 「台灣學生數學能力全世界第一,這是預期之中。」台師大數學系教授林福來說,過去一些國際評比都發現台灣學生數學能力非常好,這次拿第一,不是意外;但知識經濟是靠閱讀素養好的人來領導,台灣這方面表現相對遜色,值得警惕。
 林福來曾任國科會科教處處長,任內推動台灣加入「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PISA)」。但他擔心,「現在好,不見得未來就好」,台灣學生高中以前表現一向出色,但可能太投入了,到大學時學習出現疲態,就沒那麼出色。
 「閱讀能力攸關知識經濟競爭力。」林福來說,數學及科學能力好,最終還是要由閱讀能力好的人將這些資料綜合起來表現。相對其他國家,我學生閱讀能力弱,未來應該調整教育政策因應。
 台師大科教中心主任張俊彥說,這次評比東方國家比歐美國家出色,主因是韓國香港日本、台灣等國學生花在學習數學、科學及閱讀能力的時間相對較多。
 是補習因素造成亞洲國家好成績嗎?張俊彥表示,亞洲國家學生花很多時間在補習,這項評比跟補習之間是否相關,值得研究。但他認為,PISA測驗的題目非常活,都是學生該有的核心知識,補習不見得有用。
 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教授黃台珠指出,台灣這次表現出色,因為學生、老師、家長都投入非常大心力在教育上。台灣學生可能早上七時出門、晚上八時才回家;家長要送小孩上學、還要負擔補習費用;老師則一直進修,並不斷在網路找補充資料
 但評比結果也顯示,台灣學生自信心卻不強。黃台珠指出,這跟文化有關,譬如學生考九十九分,家長可能會問「那一分跑到哪裡去?」只看到不足之處。黃台珠表示,台灣學生已很努力,家長或老師或許可用鼓勵方式教導學生,給予更多支持,這樣他們才會樂於學習,並在國際評比中有好表現。
---------------------------------------------

OECD舉辦 測試對象15歲學生

中國時報 2007.12.05 韓國棟
 「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 PISA),是「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發展出來的測驗項目,目的在測試十五歲學生是否具備參與未來社會所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藉此評估國家學校教育整體成效,並作為各國制定教育政策的參考。
 PISA首次於二○○○年施測,每隔三年舉辦一次。目前五十七國參與評量,參與國的GDP(國內生產毛額)總和占全球八六%。台灣自二○○六年加入評量。
----------------------------------------------------------------------------
九年一貫成功?全教會質疑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3+112007120500392,00.html
中國時報 2007.12.05  陳至中、林志成/台北報導
 台灣參PISA測驗表現亮眼,有國中老師及家長認為代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及基測走向獲得肯定。但全國教師會質疑,台灣第一次參加,缺乏前後年比較,頂多只能說各項政策有「高度相關」,不能斷定是否有「因果關係」。
 台北市螢橋國中老師廖怡雯表示,現在學校教材多元,加上國中基測題目生活化,學生變靈活了,在國際評比表現自然出色。全國家長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認為,台灣過去一直「用舊的方式評價新的學生」,這次PISA測驗可說是還給學生一個公道。
 全教會認為,PISA測驗設計方式無法提供特定變項和測驗結果的因果關係,且台灣第一年參加,缺乏前後年「縱向資料」比較,不能以此斷言「九年一貫」或「建構式數學」等政策成敗。
 全教會指出,台灣的科學測驗雖拿到第四名,但與一、二名的芬蘭、香港有明顯差距,不宜沾沾自喜。
 全教會對外事務部副主任廖婉如還說,PISA的設計以西方價值為主,若國家教育政策一味跟隨,易限縮於全球化的一元趨勢中。且世界公認教育成效良好的挪威、德國排名卻不理想,可見該測驗不代表一切。

PISA評比》15歲學生 數學能力冠全球



PISA評比》15歲學生 數學能力冠全球
2007/12/05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台灣學生在PISA評比中,數學全球第一,教育部以學生為傲,也有老師說,這是「考」出來的成績。圖為學生踴躍參加高中數學競賽。(本報資料照片/記者黃義書攝影)教育部昨天公布二○○六年「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PISA)」評比,台灣首度參加,拿到數學全球第一。教育部長杜正勝據以證明,教改是有成效的,不應唱衰下一代。計畫主持人、花蓮教育大學校長林煥祥指出,研究證明,台灣學生的科學、數學表現無雙峰現象。
PISA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舉辦,去年共五十七國參與,台灣抽樣調查八千多名國三、高一學生(十五歲學生),數學拿第一,芬蘭居次,韓國、香港並列第三,日本只排第十名
台灣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差,排第十六,落後前三名的韓國、芬蘭、香港,台灣近四成學生的閱讀素養被歸為較低的一群;台灣學生的科學能力則排第四,僅次於芬蘭、香港和加拿大。
這是台灣歷來參加國際數學評比、競賽最好的一次,二○○三年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調查(TIMSS),台灣數學排第四;高中資優生競技的數學奧林匹亞競賽,台灣最優只拿過第五,今年第九。
PISA另一重大發現,是愈早能力分班的學校,學生平均表現愈差,對社經背景差的學生愈不利,可能因為學校都把資源集中在前段班。教育部認為,這凸顯台灣堅持常態編班是對的。
杜正勝說,未來將加強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教科書更應改革,學生不能只讀片段短文,應閱讀整本書,提高閱讀興趣。
研究還發現,台灣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及樂在其中的程度,領先日、韓,與芬蘭不相上下,但科學自我概念卻偏低,顯示台灣學生沒自信,可能因為學校、家長要求太高,平時練習的題目太難所致。
台灣學生解釋科學現象的能力最強,但形成科學議題及論證能力仍有改善空間。杜正勝分析,這和學生閱讀能力不好有關,喜歡閱讀、會表達,科學的論述能力自然提升。

新聞辭典》PISA是什麼?
2007/12/05
【聯合報╱薛荷玉】
PISA是「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簡稱,由OECD經合發展組織從二○○○年開始舉辦,每三年施測一次,此次有五十七國參與,測量數學、科學、閱讀等三科素養;題目偏重情境化、貼近生活。
台灣抽測兩百四十所學校、八千多名學生,包括國中、五專、高中、高職、補校生。每校受測學生會被分配到十三種不同的題本,三科共考兩個小時。

老師:評比名列前茅 非教改之功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00508
2007/12/05
【聯合報╱記者曾希文/台北報導】
PISA國際評比,台灣數學素養冠全球,家長團體與教師認為,台灣數學難度向來比許多國家高,名列前茅並不意外。
仔細看數學素養各程度的百分比,台灣總體分數第一,但程度最低孩子(Below Level 1)的比率較第二名芬蘭、並列第三名的香港、韓國還多;程度最好(Level 6)的人,更幾乎是芬蘭的兩倍。這是不是數學雙峰的象徵?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表示,「這印證了我們心中的痛。」
林文虎說,教部不能自滿,好的孩子也不是教部的功勞。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表示,雖然這次抽樣學生,都是接受建構式數學的孩子,但建構式數學幾度向中間修正,並調高數學課程綱要難度,有的孩子仍背九九乘法、補習,不能單一推論是教改的功勞。
吳忠泰並批評說,PISA是由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也就是充滿財團、資本家的經濟發展國家主導,企圖影響教育價值,目的在找到高人力素質、廉價的市場。
也有高中生、數學老師及補教老師「吐槽」說,這只是「假象」。台灣孩子到大學後,優勢不再。

科學排第四 台灣學生解釋強論證弱

科學排第四 台灣學生解釋強論證弱
〔記者李文儀/台北報導〕台灣學生對數理科學常是高成就、低興趣、低信心,不過PISA研究顯示,台灣學生不僅表現好,科學排名全球第四,對科學的興趣及樂趣也滿高的,但形成科學議題、論證能力及自信心還有待加強。
「台灣學生真的很勤奮,每天早出晚歸,但學生信心不強!」高師大科教所教授黃台珠說,學生考了九十九分,沒看到九十九分的好,老在想那一分到哪去了。
台師大數學系教授林福來也說,台灣學生數學拿下第一名、科學第四名,其實在預期中,比較意外的是,學生對學習科學還滿有興趣及樂趣的。
這次PISA評比以科學為分析重點,發現台灣學生對人類生物學、天文學、物理學、植物生物學、設計科學實驗方法、地質學、科學解釋等興趣程度都超過OECD的平均值,也比日本、韓國、芬蘭等國家為高,只有化學低於各國平均值。
若將科學程度分級來看,台灣學生在低分群的比例約十%,遠比平均值的廿%為低,可見台灣科學程度落後學生較少;而台灣高分群學生占十四%,比平均值的九%為高,代表台灣科學優異的學生較多。
花蓮教育大學校長林煥祥說,台灣學生解釋科學現象的能力很強,排名全球第三;但要以證據反駁他人意見的科學論證能力,只有第八名;思考發展科學題目等形成議題能力更弱,只有十七名,可能跟少讓學生練習、上台報告有關。
台灣學生在科學自我能力概念指標上明顯低於其他國家,代表自信心不足,包括正確回答科學課題、很快了解科學課程概念、很快學習科學議題、很快了解科學新概念、學習進階課題很容易、學校科學課題是容易的,台灣學生在所有指標的同意程度都低於各國平均值。
林煥祥認為,可能是東西文化差異,讓西方學生多半比較「臭屁」,覺得學校教的很簡單、都學得會,但台灣等東方學生比較謙虛客氣。

PISA國際評比表現佳 台灣學生 數學高分群多

PISA國際評比表現佳 台灣學生 數學高分群多

〔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台灣學生參加基礎素養國際評比數學項目全球第一,因受檢測評比是九年一貫課程的第一屆,家長說:「九年一貫沒有讓學生程度低落,總算可以安心了!」學者也認為,數學課程的改革,大幅提升學生數學能力,國際評比結果出色是預料中的事。

課程改革 理解能力變好

花蓮教大校長林煥祥指出,PISA進一步針對各國學生數學程度分級評比,台灣學生的數學能力並沒有所謂「雙峰現象」,尤其可取的是,高分群學生約卅二%,遠遠超過平均值十三%,低分群學生約十二%,也比平均值廿一%為低,可見台灣學生數學素養接近正常曲線分布,且表現優異的學生較多。

國科會科學教育發展處處長林陳涌分析,這幾年大考中心學測、指考數學命題,強調生活情境式命題,帶動學生思考更靈活。

建構加上計算 吸引學生

內湖國中數學老師林靜宜認為,教學方法的持續改善,結合建構理念加上加強計算能力的培養等,還有數學命題強調結合生活應用,都能吸引學生有興趣學數學,很早放棄數學的學生人數比例變少了。

林陳涌說,PISA主辦單位分析還發現,在採取能力分班的學校中,學生平均表現比未能力分班的學校差,且太早能力分班會影響社經地位較差的學生,窮人家孩子會被提早排除,失去公平學習、競爭的機會,希望家長不要有能力分班比較好的迷思。

淡江大學教授、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研究員林宜臻表示,新九年一貫課程中,既有建構式理念架構,也兼顧計算能力,改善傳統只教學生結果,卻不知所以然的缺點,讓孩子了解數學計算每個步驟,理解與反推能力都提高。

能力分班 對弱勢不公平

她也提到,台灣學生數理能力不錯的另一個關鍵是,國中基測等數學的評量命題越來越強調生活應用。例如市場賣丸子,會捨棄如「昨天賣六千八百二十三顆,今天賣七千一百五十九顆,共賣多少顆?」改以「昨天賣五十三斤、今天賣三十二斤,共賣多少斤?」因為市場多以秤斤兩賣,沒有販子會用顆去計算。

對數學評比國際第一的結果,台北市國中家長聯合會長許永佳認為,許多家長擔心數學課程不停的在改,有的課程簡化、時數也變少,會不會程度能力也下降,「如今看來不用擔心了!」

建構數學 讓學生變笨? 數學能力 我全球第一

建構數學 讓學生變笨? 數學能力 我全球第一

2007/12/05自由時報頭版

在國內引起爭議的建構式數學,由於教學方式未落實「建構」精神,屢遭質疑反而讓學生變笨,且覺得數學無趣,一度有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教育部因而被迫在小二恢復實施九九乘法教學。(資料照片,記者陳則銘攝)

〔記者李文儀/台北報導〕建構式數學不像外界批判的一無是處,課程改革也沒有讓學生越改越笨!台灣首度參加簡稱PISA的「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獲得數學全球第一及科學全球第四的耀眼佳績,閱讀領域則在五十七國排名第十六。
杜正勝:顯示教改有成效
由於受測者為完整接受國中小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學生,過去也曾接受建構數學洗禮,教育部長杜正勝昨天表示,這項國際評比結果顯示台灣教育改革其實是有成效!
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主辦、針對十五歲學生進行評比的PISA「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昨天下午五點全球同步公布二○○六年的評比結果,台灣學生在五十七個參與國中表現亮麗。
除先前已發布的「科學素養」台灣位居全球第四外,「數學素養」領域更拿下全球第一的殊榮,打敗二到三名的芬蘭、香港、韓國及第八名的澳門、第十名的日本、卅五名的美國。
台灣「閱讀素養」則排名第十六,成績雖優於OECD國家的平均值,但輸給排名第一的韓國、第三的香港、第十五的日本,表現較不理想。
在數學領域,國內中小學課程採行建構式教學內容,始於八十五年從小一實施,但因一度引起社會討論與爭議,於八十九年的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暫綱中進行小幅修改,並於九十二年正式公布的九年一貫課程再做調整,除保留建構教學精神,也同時強化計算能力的培養等,更強調實務應用的教學新觀念。
學生成績未出現雙峰現象
在台承辦這項評比的花蓮教育大學校長林煥祥表示,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也有很多人質疑學生變笨、數學程度愈來愈差,或是擔憂出現好的很好、差的很差的雙峰現象,但這項嚴謹的國際比較結果讓人欣慰,台灣學生不但表現優異,成績分布也很平均、沒有雙峰現象。
杜正勝進一步強調,從各項評比來看,台灣學生是在科學論述及創造議題的能力較差,閱讀評比也較落後,其實問題根源都和國語文教學有關,我國教育應更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等日常生活應用的表達能力,現行片段短文式的文選題材是最大問題。
科學論述與閱讀能力較差
杜正勝說,希望大家理性面對白話文及文言文教學比例問題,不要泛政治化、僅以去中國化來看待,如果學生能學好一輩子都用得到的國語文聽說讀寫能力,不僅有助閱讀素養,學生學會如何論述及思考,科學反應也會變好。
杜正勝指出,PISA考題靈活,台灣也應好好研究改變國中基測的考試方式,只是目前以電腦閱卷為主,有很多困難要克服。國科會科學教育發展處處長林陳涌則建議,平常在校可加強這類靈活的考題,升高中時則採計在校成績,以鼓勵學生靈活思考。

星期日, 12月 02, 2007

學生科學素養 57國我排第4

學生科學素養 57國我排第4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2007.12.02 02:58 am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近公布二○○六年「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PISA)」,在五十七個國家中,第一次參加的台灣,科學總排名第四,僅次於芬蘭、香港和加拿大。
教育部表示,PISA的評量主要分為三個領域,包括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和科學素養,以十五歲學生(國三和高一學生)為調查對象,主要在評量學生完成義務教育後,是否能夠掌握社會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題目很活 40萬學生測試
受測學生要靈活運用科學知識與認知技能,針對情境化的問題自行建構答案,題目很活,PISA每三年舉行一次,二○○六年共有五十七個國家、地區約四十萬名十五歲學生接受評估測試。
OECD指出,二○○○年的PISA強調閱讀技巧,二○○三年以數學為主,二○○六年的焦點在科學。
芬蘭榜首 日本第6韓11
最新公布的評估成績顯示,全球學生平均分數約五百分,芬蘭學生獲得五百六十三分蟬聯榜首,香港五百四十二分排名第二,第三名是五百卅四分的加拿大,得到五百卅二分的台灣第四名。
台灣的成績在亞洲僅次於香港,也贏第六名的日本,及第十一名的韓國,及第十七名的澳門;台灣也贏過紐西蘭、德國、英國、瑞典、丹麥,美國排名廿九名,且分數只有四百八十九分,在平均分數之下。
OECD表示,參加的五十七個國家,國民生產毛額(GDP)占了全世界近百分之九十。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表示,第一次參加評量的台灣,表現十分出色。
閱讀項目 周二下午公布
莊國榮表示,有關閱讀、數學等其他的分數細節,以及相關的分析,OECD四日將全球同步公布,台灣周二下午五時會公布,他透露,台灣其他項目還有更優異的表現。

【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林福來說,昨天公布的PISA排名,只是一個平均的排名,台灣第一次就參加,能有這樣的成績,是對台灣教育的肯定。
也是國科會前科學教育處處長的林福來說,PISA測驗數學、閱讀與科學能力,這次主測科學能力,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各領域,還有科學認知、態度、情意及興趣等,台灣在各項國際科學評量及測驗上都有不錯的表現,這次拿到好成績,也在預期中。
林福來說,這次受測是十五足歲的學生,正好分布在台灣高一、高二及國三,高一是第一屆九年一貫學生,這次評量也可以看出兩種制度學生的表現,值得期待。
他分析,香港能拿下第二名,除了政策支持與對教育的重視外,香港是一個城市,沒有城鄉差距也是原因之一。過去各項評量中跟台灣成績十分接近的南韓,竟然掉到第十一名,則令人意外。

星期六, 12月 01, 2007

全球兒童閱讀素養 我排名22

全球兒童閱讀素養 我排名22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針對全球四十五個國家/地區小四學生舉行的國際閱讀素養調查(PIRLS二○○六)結果昨天公佈(http://pirls.bc.edu/),俄國、香港、加拿大(亞伯達省)、新加坡、加拿大(卑斯省)名列前五名,首次參加的台灣平均成績五三五分,名列全球二十二名,雖高於總平均五百分,但在三個華文國家/地區中列第三名,成績並不理想。
台灣輸香港、新加坡
和PIRLS二○○一年首次舉行測驗成績比較,俄國、香港、新加坡當時得分為五二八分,在二十八個國家當中,並列十四名,這次測驗三個國家國際排名有大幅進步。本次測驗中國、日、韓未參加,而美、英等先進國家分別排行第十八、十九名,法國二十八名,南非則名列最後一名。
台灣首次參與調查,但成績並不突出。國科會說,我國語文教學較重視寫字、釋義和理解,小學三、四年級所使用課文也僅有短短三百到六百字,但PIRLS測驗內容長達一千至一千六百字,重視閱讀理解能力,台灣中小學語文教育和PIRLS所測驗的能力不太相同,導致台灣測驗成績未名列前茅。
國科會科教處長林陳涌指出,香港成績突飛猛進原因,與課程、教材與教學改革有關,例如教材捨棄論語、孟子等範文,改引用報章雜誌做為大量閱讀材料;但台灣是否要學香港,放棄範文教育僅強調聽說讀寫能力培養,有待社會討論
教育部國教司長潘文忠指出,台灣是否應改變教學方式、放棄範文教育,將在明年一月全國教育局長會議中提案討論;教育部將在五年內投資十四億推動兒童閱讀提升計畫,避免社經地位或城鄉差距影響兒童閱讀權利。
台灣地區抽測由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柯華崴教授領導團隊負責,柯華崴表示,台灣學生在直接歷程理解表現(五四一分)明顯優於解釋歷程(五三○分),女生成績優於男生,台灣在最高標、高標分別為七%、三十六%,另有三%未達低標。
此外,台灣受測學生和高低分數表現上,高分組學生的社經地位高於低分組,高分組學生大都從事看故事或小說或報章雜誌等和閱讀有關活動;低分組學生則多從事漫畫、玩電腦遊戲、看電視等活動居多。

小檔案/PIRLS研究 比較各國兒童閱讀力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nov/30/today-education1-2.htm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PIRLS)由美國國際教育評估協會策劃,針對世界各國或地區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素養進行研究,藉由比較世界各國不同教育體制下兒童閱讀能力,做為改善國家閱讀教育政策、教學方法及閱讀習慣依據。
這項測驗題本共有故事體、說明文兩篇文章,總字數約一千至一千六百字,同一題目翻譯成各國語文的文章,檢測題目類型分為直接與間接歷程兩種,前者指學生看文章就可知道答案,後者則代表學生要從文章中推論出答案。
有意參與測驗國家或地區,可以國家或省分為單位報名,並依人口比例進行抽測,例如台灣共有一百五十所小學、四千五百八十九人參加抽測,台北市有五百六十六人參加抽測,台東僅有六十人。(記者許敏溶)

TA課輔 大學生多不愛

TA課輔 大學生多不愛
2007/11/30
為了減輕教授負擔及提升課程品質,教育部在各大學推廣「TA(Teaching Assistant)教學助理制度」已有一段時日,各界反應不一,有的學生表示:「助教像是來領工讀金的」。
【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徐喬涵/報導】
為了減輕教授負擔及提升課程品質,教育部在各大學推廣「TA(Teaching Assistant)教學助理制度」已有一段時日,各界反應不一,有的學生表示:「助教像是來領工讀金的」。
「TA教學助理制度」係指正課之外,另開一堂由博士班學生指導同學的課程。這群助教們除了協助老師批改作業,也須準備資料與同學一同討論。但由於TA選材制度尚未完備,使得助教品質良莠不齊。
政治大學學生游婉琪說,她曾遇過助教在第一堂課就聲明:「我只是來工讀的」,要求學生不要增加他的負擔,還常常因掌握學生分數,用各種理由刁難學生,「簡直比老師還大牌」。讓她覺得連上三堂正課外,還要另外上0學分的TA課程既浪費時間也沒有效果。
「有上跟沒上差不多。」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系學生姜建亨認為,「霹靂博」(交大對於TA的稱呼)是否增進學習效果,要視老師的教學與助教的品質而定。有時老師上課內容已經很詳細,根本不需另闢一堂課程。
但也有學生認為,TA課程能彌補老師教學不足之處,曾上過不少TA課程、政大新聞系學生梁永鈺表示,TA課程每名助教只需帶領15到20名左右的學生,很多助教備課認真,「比較容易注意到每個人的學習狀況」。
亞洲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學生吳浩宇則認為,不像老師礙於正課時間有限授課過快,討論課步調較為緩慢,助教都會仔細講解每個重點。
針對TA助教甄選制度,政大教學發展中心課程專案助理古芯僑表示,TA助教的遴選都是由授課老師指定,博士班擔任TA助教除了可領取工讀金外,也是為了未來教職生涯做準備。而為了防止學生不參與TA課程,校方通常都建議教師授與助教部分的評分權。至於同學若對助教授課品質有所疑問,學校要求助教在期末必須向校方報告授課狀況之外,在學期中也會發放問卷詢問同學上課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