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月 19, 2011

經,該怎麼讀?

經,該怎麼讀?
【聯合報╱黃光國/台大心理學系教授(台北市)】
2011.02.15 09:44 pm
http://www.udn.com/2011/2/15/NEWS/OPINION/X1/6152635.shtml

針對教育部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必修或必選,張曉風女士提了兩個問題:第一,是「經,該不該讀?」,第二,是「經,該怎麼讀?」在我看來,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一體的兩面。如果我們不能解決「經該怎麼讀」的問題,則必然難以解決「經該不該讀」這個「民初時代就吵個不完」的老問題。
從本土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四書的內容,基本上是一種「行動的智慧」。它一方面涉及華人社會中倫理秩序的合理安排,更重要的是:它還教導個人許多修養的方法。
近年來,許多本土心理學的研究都一再指出:儒家講究「盡心知性以知天」的自我修養理論,對於個人的心理健康或生活適應,都有正面作用,對於西方文化強調「個人主義」所造成的種種缺失,能夠收到振衰起敝的效果。這一點,不論是我去年出版的《反求諸己:現代社會中的修養》,以及最近即將出版的《心理學的科學革命方案》中,都有詳細的析論。唐君毅先生的《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一書,將儒家的「盡性立命境」列為生命存在的最高境界,確實是有其根據的。
我認為:今天我們要解決「經該怎麼讀」的問題,一定要能夠結合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才能具有說服力。如果我們的教書先生仍然是沿用「以經解經」的老辦法,要求學生死記章句,死背注解,這表示教育部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民初時代」,難怪會遭到自命「開明」的「全盤西化派」強烈反彈。
相反的,如果學校老師對於四書的現實意義都能「講清楚,說明白」,甚至願意以之作為自己行動的指針,那些所謂的「自由派」還會「抵死反對」嗎?
至於有人建議用「中英對照」的方式讀經,如果這是為了要「一魚兩吃」,一面幫助學生學習英文,一面鼓勵他們對外國人「宣揚中華文化」,我可以贊成。如果這是因為老師不瞭解四書的整體意義,看不懂四書章句,以為用「中英對照」,就可以增進他們對四書章句的理解,坦白說,這是「用洋經解土經」,跟背《四書集註》一樣,效果十分有限。
教育部天天把「品格教育」掛在嘴上,今天要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必修或必選,卻搞不清楚儒家修養跟品格教育之間的關聯,連一份像樣的說帖都拿不出來,這樣的教育部豈能不令人浩歎!

爭來1小時 怎麼讀孔孟?

評論/爭來1小時 怎麼讀孔孟?
2011/02/14
【聯合報╱張曉風/作家(台北市)】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3448&f_ART_ID=301402
去年十一月十九日,蒙教育部長請我們國文科課發小組(即課程發展小組)吃了一頓晚餐。課發小組職小位卑承辱多,在總共開了廿多次會議之後,討論大抵完成,算是撈了一頓尾牙。但我個人對這些會是有些沮喪的(當然,這不代表跟我意見相反的人不沮喪),最沮喪的一件事莫過於從前在「好日子的年代」,高中國文是一周六小時的,後來,趁「周休二日」之變,居然驟減成四小時了。
我一直認為教幾篇文言或教幾篇白話的那種比例爭議根本不是問題所在,試想一個學生如果一學期讀了十三篇文章,其中「六文七白」和「七文六白」會差很多嗎?重點是我們該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讀更多的作品。
所以,那一天,在赴宴之前我就寫好了一封信,請求部長給國文多一小時的「配額」。因為課發會本身並沒有職權要求鐘點,所以請部長去規劃出時間方面的新天地來。那一天全體委員除了一兩位因故缺席,其他全赴了宴,而我繞桌一圈,全體到席委員都簽了名,我便將聯名信呈給了部長。不過,部長當時雖笑嘻嘻的收了,事後並沒有給我或委員會任何回音。
但過了一個月,部裡忽然邀請我們再去開會,他們決定可以把許多年吵來吵去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必修或必選了,這件事雖不是直接答應我們的請求,不是直接給我們「小時」,但給我們課,也就有了小時,而數目上也剛巧是我們要求的一小時。這一小時我認為來之不易,卻之不祥,應該好好善用方是。
但四書要怎麼讀,二千五百年後今人要怎樣來印證當時的思潮,民族的遺產要怎樣繼承怎樣增資?接下來要做的事還很多。經,該不該讀,這是民初時代就吵個不完的問題,經該怎麼讀?那又是第二個問題了,委員中有某教授就「強烈建議」該用中英對照的方法來讀才好——這些,還待協商討論。
總之,我個人希望把孔子孟子介紹給年輕的一代,在他們二人還沒有遭韓國人搶走之前。至於有人認為這是馬政府的親中政策,未免過份聯想,台灣中學生在民國四十幾年就在讀四書了,我們何曾追隨對岸?

星期三, 2月 09, 2011

四書列高中必選 最快明年實施

四書列高中必選 最快明年實施
2011/2/9/國語日報頭版
楊惠芳/臺北報導 

教育部成立專案小組,積極研議「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課程綱要」,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必選,預估最快從一百零一學年度起,自高一逐年實施,擬每週上一小時,但學者專家看法不一。教育部初步規畫,將過去列為必選的「論孟選讀」,加入《大學》、《中庸》成為四書,與「小說選讀」、「區域文學選讀」、「國學常識」、「語文表達與應用」都列為必選。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昨天表示,專案小組在完成草案後,將舉辦公聽會徵詢意見,送教育部課程發展委員會審議定案。至於如何避免互相排擠,以及兼顧白話文及文言文的比例,教育部將審慎規畫,並交由高中課綱工作圈研議,讓高中生適性學習。 臺灣師大附中國文教師林麗雲表示,將四書列為必選,教學時間長達三年,在考試引導教學的情形下,「小說選讀」及「語文表達與應用」等,將不可能有選修空間。她認為,四書雖然重要,但一年就可以,不宜三年都必選,否則將抹煞學生的想像力及創造力。她認為,四書列為必選,文言文比例會太高,以中國大陸為例,傳統經典文學占三分之一,文言文的比例也沒有臺灣高。 搶救國文聯盟成員、作家張曉風表示,四書是中華文化精髓,是中學生必讀的教材,將可增強學生的國學素養。至於文言文比例會不會太高的問題,她認為,教科書的編撰有很多彈性,教學也可以很有趣,四書不一定要以文言文或枯燥的方式呈現。

古文教材大反撲 挑戰既定課綱/高中國文課綱 四書明年改列必選


古文教材大反撲 挑戰既定課綱/高中國文課綱 四書明年改列必選

高中國文課綱版本比較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民進黨執政期間取消了高中「必修」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國民黨執政後,教育部又開始研擬翻案,不僅將把「中國」文化教材改稱為「中華」文化教材,且將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四書列為高中「必選」,每週至少一小時,預計明年八月起實施!
中國文化教材改稱中華
教育部去年九月才公布高中國文新課綱,預計明年八月起實施新課程,國文科訂每週必修四小時,學生另可選修每週三小時以內的論孟和小說選讀、區域文學選讀、語文表達與應用、國學常識等五項語文類選修課程。
但教育部一月間悄悄成立「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專案小組」企圖翻案,昨天遭課綱委員、師大附中國文老師林麗雲投書媒體踢爆,質疑教育部又要將中國文化教材改為必選或必修,同時「橫柴舉入灶」,強要推翻已公布的課綱,她因此辭去委員一職,向教育部嚴正抗議。
林麗雲質疑,中華文化教材一旦列入必選,勢必排擠其他國文或數學、自然等其他選修課程,教育部明明就是在重修國文課綱,卻還硬拗。新版國文課綱的文言文比率已提高上限到六十五%,再加上四書必選,高中生所讀的文言文非常多,更沒時間可選讀現代文學。
參與修訂課綱的作家張曉風坦言,小組日前的決議,就是未來高中三年、每週都要讀一小時的四書;課綱小組成員、退休國文老師李素真則表示,盼了七年終於等到,很支持教育部的作法。
教部:不會動到原課綱
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教育部確實在研修中華文化教材新課綱,但他指出,這和國文課綱是兩回事,不會動到原有課綱。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說,「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與過去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只是名稱不同,內涵都是教授四書,為了不要陷入政治紛擾,所以從「中國」改稱「中華」,至於是否改為必選或連讀三年?則要尊重小組成員討論。
陳益興強調,校園霸凌、幫派、毒品滲入等社會現象令人憂心,社會各界建議要更重視下一代人格發展,教育部因此以中華文化教材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及倫理道德觀念作為回應。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則直批,教育部根本在胡扯,原來反霸凌、反毒、反黑是要靠研讀四書?
全教會痛批黑箱作業
全教會理事長劉欽旭則批評,才剛公布的課綱,不到半年竟又要改,實在非常奇怪,對老師教學是很大困擾。全教會也有代表擔任教育部課程發展委員會的委員,卻都不知情,顯然已涉及黑箱作業,已要求教育部說明及審慎處理,四書一旦列為必選,就會變成必考,對考生影響很大,絕不能草率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