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21, 2007

國中基測分數有問題?



量尺爭議》人工調控量尺不公 200分最受影響
2007/06/21 【2007/06/21 聯合報】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統計所研究員林妙香發表「國中基測量尺及等化程序缺失」研究,指出量尺分數被心測中心隨意調控,未按基測原本的遊戲規則運作,不只不公平,也根本沒有反映出學生真正考試的成績,嚴重影響學生入學權益。
她認為,國中基測量尺分數應全盤檢討修正,心測中心也應公布基測原始分數與累積人數。
林妙香接受國科會委託進行這項研究,根據九十到九十三年的基測量尺分數,從卅多萬考生中抽取三萬筆考生的資料,發現外界多年來不斷質疑的國中基測量尺及等化程序,的確充斥多項缺失。
她指出,基測實施六年來,大眾隱約可感受基測計算方式可模糊前段及後段學生差距,但長期的黑箱作業,讓外界無法窺探中段學生的差距是否也被模糊了。
因此她希望利用這個研究檢驗分析基測量尺分數是否滿足程序正義,包括一、是否符合正確的學理應用;二、內部計分流程是否與公布大眾的「計分遊戲規則」符合;三、擇優政策隱含的名次排擠效應資訊是否透明化。
林妙香的研究發現,根據心測中心的公式,各考科算出來並非設定的六十分,且各科在各年度出來的最高分都不相同。
研究證實,為了符合單科滿分六十分,考生基測成績通知單的量尺分數是被人工調控過的,根本不是按照公告所定的計分遊戲規則計算考科量尺分數,也未真正反映出學生的考試成績。
她舉例指出,以心測中心的公式計算,九十一學年度社會科全對學生的量尺分數應為六十四點九四分,錯一題的是五十九點七五分,但用四捨五入及超出六十分全部以六十分計的算法後,錯一題和全對都是六十分。
林妙香強調,心測中心「隨意調控」,影響的不只是答題全對的考生,「對所有考生都不公平」。以九十一年的數學科為例,當年共有卅一題,量尺分數從一到六十分共有卅二級,正確計算的量尺分數與當年基測公告的分數,其中就有十九級的分數受影響。
林妙香說,以台北考區而言,考生只要差一到兩分,就足以影響分發至不同學校就學,且量尺總分兩百分約為是分發到公、私立學校的關鍵。
研究指出,經過調整算法,總分兩百八十分以上或五十分以下的名次不會有太大改變;但是中段考生的名次卻有很大變化。
林妙香推算,九十、九十一年度基測成績落在兩百五十分與一百五十分的考生,名次變化最大範圍為三千名。九十二年度基測在兩百八十分到一百八十分的考生,名次變化最大範圍為兩千五百名,九十二年度兩百廿分與一百五十分的考生,名次變化範圍也是兩千五百名。

星期三, 6月 13, 2007

國語日報被幹譑了

國語日報,一份為推動「注音符號」而設立的報紙,終於被幹譑了。
以前我對它的觀察,不外乎「誓死維護ㄅㄆㄇ注音符號」而已,
不過,原來它還誓死維護「北京話」不遺餘力啊。

你要維護北京話沒有關係,但是把母語罵得如此不堪,就太超過了。

星期一, 6月 11, 2007

台灣建構式數學學生ARML獲獎

國二生鍾秉翰 獲ARML全美第三名
2007/06/11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嘉義市北興國中國二生鍾秉翰赴美參加ARML數學賽,拿下個人賽第三名。(記者王忠明/攝影)今年十四歲,就讀嘉義市北興國中二年級的鍾秉翰,打敗一千多位比他年長的高中生,在二、三千人觀戰下,僅用五分多鐘完成解題,在同分爭奪賽中拿到美國高中生數學競賽(ARML)個人賽第三名。
這是台灣學子第八年組成代表隊,赴美國挑戰ARML數學競賽,成績也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參賽的學生組成台灣A、B兩隊,各十五人,囊括了全美B組(初次參賽者)團體賽的冠、亞軍獎項。由於台灣的成績亮眼,ARML的主席蘇利文及執行長亞卓安,昨天親自到台灣頒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台灣首次有學生進入個人賽的「同分爭奪賽」。此次台灣有七位學生進入同分爭奪賽,而在代表美西地區拉斯維加斯比賽場地,最先完成答題的是鍾秉翰;再與美東(賓州)、美中(愛荷華)的參賽者解題時間相比,宣布鍾秉翰獲全美第三名。
被問到站在台上,在上千雙眼睛注視下解題的心情如何,鍾秉翰想了想,只說「就是趕快算呀,想把題目解出來。」
與鍾秉翰同進入同分爭奪賽,建中畢業、今年已推甄進台大物理系的江宜達,也挺佩服這個小老弟,「他應是數學天才吧?」
全美只有6人答對的數學題。

星期一, 5月 21, 2007

中國也避免一綱一本


一綱一本》教改協會:大陸也避免一綱一本
2007/05/21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教改協會理事長丁志仁昨天指出,台北市政府推動一綱一本,聲稱效法日本,是昧於事實,日本光東京就有53個選書區,不會只選出1個版本,連大陸各省都避免單一版本獨占市場。
教改協會昨天舉辦一綱多本與一綱一本相關問題研討會,丁志仁指出,兩種主張的擁護者都認為,學生只要讀一本以減壓,但一綱一本認為,為了讀一本,必須變成只有一種版本、只考一種版本;但一綱多本認為,不能變一本、不能考一本。
丁志仁擔心,一綱一本論者,主張跨縣市聯合選書,且全面復編部編本教科書,到最後將變成全國只剩一本宰制教育,回歸威權時代。
台北市聲稱,為學校選出最優版本,是效法日本選書制度,丁志仁反駁指出,日本雖非學校選書,也非全市只選1本,全日本有500多個選書區,平均每23萬人1區,只有台北縣市的1/24,比三重市還小。
丁志仁說,即使是大陸,也規定各省至少應有3種版本,且單一版本占有率不能超過60%,不能只局限該省版本,也是要保護多元選書生態。
丁志仁督促教育部,今年一定要公布基測考題出自各版本何處,以證明只讀一本沒問題,教育部不做,教改團體就要自己來。
【2007/05/21 聯合報】

星期一, 4月 30, 2007

一綱一本》郝龍斌:明年實施

一綱一本》郝龍斌:明年實施
【中央社/台北三十日電】
2007.04.30 12:43 pm

台北市長郝龍斌今天表示,北市推動一綱一本辦理範圍包括台北縣市、基隆市,範圍以國中基測的考試科為主,共辦基測以單一版本教科書為命題範圍。單一版本教科書預定於明年五月前公布,自九十七學年度國中新生入學實施,預定至一百學年度入學高中職時,北北基開始實施共辦基測。
郝龍斌上午赴台北市議會,就「一綱一本、北北基共辦基測」進行專案報告。
郝龍斌表示,北北基將廣邀各界成立「北北基一綱一本及共辦基測指導委員會」負責推動方案,下設「北北基國民中學教科書評選委員會」、「北北基共辦基測規劃委員會」、及「北北基一綱一本及共辦基測推動工作小組」定期召開會議。
郝龍斌表示,未來一綱一本辦理範圍包括台北市、台北縣、基隆市,實施範圍以國中基測的考試科目,即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等五科,僅以國中七至九年級為主,教科書評選預定每兩至三年重行辦理評選一次。
在共辦基測方面,北北基共辦基測以單一版本教科書為命題範圍,並辦理一次為原則。考試時間與全國第一次基測同日舉行,成績可參加北北基三縣市轄內高中職學校第一階段申請入學、甄試入學的主要參據,及第二階段登記分發入學之用。
在入學管道名額分配方面,北北基共辦基測後,提供北北基三縣市轄內高中職學校招生名額,第一階段名額占總招生名額五至七成以上為原則,其餘名額提供北北基第二階段登記入學分發管道辦理。至於跨區報考名額,將參考近年錄取人數比例,保留釋放部分名額。
對於教育部所轄的國立高中職校及私立高中職校,將進一步與教育部協調,爭取加入或提供部分名額。
郝龍斌表示,台北市提出的一綱一本、北北基共辦基測辦理時程,預定於九十五學年至九十六學年度內辦理北北基單一版本教科書規劃及評選工作,預定於九十七年五月前公布單一版本教科書。自九十七學年度國中七年級新生入學起,將開始實施單一版本教科書,並預定至一百學年度入學高中職時,北北基開始實施共辦基測。
郝龍斌強調,台北市提出「一綱一本、共辦基測」的政策不是要走教改回頭路,也不是要與中央對抗,主要是回應社會期待,與反映家長心聲。
【2007/04/30 中央社】@

一綱一本》全國家長聯盟:政治操弄教育

一綱一本》全國家長聯盟:政治操弄教育
【中央社/台北三十日電】
2007.04.30 12:58 pm

台北市長郝龍斌今天宣布,將於九十七學年度開始實施國中小教科書「一綱一本」,並聯合台北縣、基隆市於民國一百年實施北北基基測。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批評,這是「政治操弄教育」,全世界沒有任何先進國家,還在根據某單一教科書命題考試。
郝龍斌上午在台北市議會表示,推動教科書一綱一本與共辦基測,並非與中央政策對抗,而是「回應社會期待、反映家長心聲」。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批評郝龍斌的說法是「利用民眾的無知與錯覺」操作教育,而郝龍斌「用政治操弄教育,將為台灣帶來災難」。
林文虎說,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還在使用某單一版本教科書命題考試,郝龍斌的做法顯示他不懂教育,「玩假的一綱一本」,實際上是剝奪學校選用教科書的權力,「強迫學校使用郝龍斌要的那一本」;一綱一本與共辦基測將使台北市教育走下坡。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董事史英認為,台北市推動一綱一本與北北基基測「有違法嫌疑」;他質疑,郝龍斌之前表示要聲請釋憲,怎麼還沒有釋憲卻又公布實施時程?
史英說,民主社會應把法律視為依歸,台北市貿然推動一綱一本與自辦基測,不符合民主社會常態;郝龍斌若要與中央政策對抗,應該「更慎重一點」,也就是先把法律弄清楚,再來談教育。
【2007/04/30 中央社】@ http://udn.com/

星期日, 2月 18, 2007

評鑑三等 國北教大師培明年停招

義守大學中華大學 也被迫退場
〔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教育部昨天公布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評鑑結果,令人意外的是以培育師資專長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竟與義守大學和中華大學,同時在中等教育師培項目中被評三等,明年必須被迫退場,停招中等教育師培生。
文藻、高師大等九校 獲評一等
教育部師培評鑑計畫這次共訪評二十九校、三十四個師培中心,高雄餐旅學院、嘉義大、台灣體院、國立體院、中正、文藻、南台科大、靜宜、高師大等九校,分別在中教、國小、幼教及特教師培獲評一等,師培招生名額不受影響。
包括文大等二十二校被列二等,含中等師培十二校、國小師培兩校、幼教師培七校、特教師培一校,各校該類師培名額九十六學年度起,將各減招兩成;且二十二校明年都須再接受評鑑。
國北教大師培中心 無專任師資
評鑑顯示,國北教大被評三等的理由是師培中心沒有專任師資,依規定師培中心須有五名專任教師,另行政人員也不足。
義守大學則是未將師培中心列一級單位,主管加給也減,畢業生師培育通過率偏低且取得教職率也嫌低。至於去年被評二等的中華大學,也是師培中心專任教師不足,受評過程提出的資料不完整,且對去年提缺失事項也多未妥善改進。
國北教育大學師培中心主任楊志強對此結果大呼冤枉。他說,該校師培中心雖然沒有固定的專任師資員額,但全校兩三百位教師都是教育專業老師,評鑑不能用一般大學的標準去評專業的教育大學。
負責評鑑計畫的東吳大學師培中心主任何希慧認為,國北教育大學培育國小師培的各項條件出色,但對中等師培的培育課程部份並不理想。
2007/2/16自由時報
拼圖形套圈圈 數學變遊戲 學童快樂玩
水國小開辦的數學假日學校,首批小朋友神情愉悅地玩套圈圈遊戲。(記者陳鳳麗攝)
清水國小學生在數學練習本上畫滿圈圈。(記者陳鳳麗攝)
清水國小校長林宜城要小朋友畫出排出的長方形,從圖形算出周長和面積。(記者陳鳳麗攝)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希望學數學像遊戲般好玩!」南投縣中寮鄉清水國小校長林宜城聽到小朋友的心聲,這個寒假開辦了為期兩天的「數學假日學校」,小朋友不可置信地說:「數學怎會這樣好玩?」
從害怕到喜歡:數學好好玩
「清水數學假日學校」的開辦,校長林宜城想了很多年,終於在今年付諸實現,第一批假日學生有十八人,小一到小六都有,在二月三日報到。多數人剛進清水國小時,臉上看不到笑容,因為他們不喜歡數學,甚至害怕數學。
林宜城與數學實驗小組的老師了解這些學生的心情,因此並沒有帶小朋友進教室,而是讓他們在校園裡玩。小朋友在大樹下學節奏式的拍手、跳舞、畫格子、套圈圈、巧拼圖形、圍繩子、搖呼拉圈、玩石頭……,玩遊戲中學到了加減乘除、周長、面積、體積、分數。
有個小一生百般不願地到中寮上數學,但活動結束時還問媽媽說:「這裡到底有沒有上數學啊?」吵著繼續留下來玩。
設計趣味課程 兩天玩不夠
學生們的反應給了實驗小組的老師很大的信心,未來每逢寒暑假及上課期間的週末都會開班授課,也打算開辦較長時間的假日學校,為需要進行數學補習教學的孩子,設計一整套的課程,有信心用一個暑假的時間,救回放棄數學的學生。
中寮鄉清水國小的地址是南投縣中寮鄉清水村瀧林巷三號,電話是(○四九)二六○一○七九,數學假日學校只要五個學生以上報名就開課,由全體上課者分攤八千元的鐘點費,住宿部分,學校會代安排附近的民宿。
不一樣的建構式教法 有趣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用錯方法的老師!」清水國小校長林宜城如是說,該校使用飽受批評的「建構式教學法」,把全校學生的數學都帶上來,學生數石子、畫圈圈,難解的題目都能得到解答。
有座數學池 小石子算加減乘除
林宜城是南投縣建構式數學小組的召集人,清水國小也成為這套教學法的實驗學校,學校裡就有一個堆滿白色石子的「數學池」,學生用池子裡石子學加、減法,也學乘法,有了小石子的幫忙,該校的學生統統都了解「乘」的概念,更能在背不出九九乘法表下,也能算出答案。
此外,清水國小學生的數學練習簿上,常有很多圈圈,林宜城說,如果學生願意花五分鐘畫圈圈,絕對比枯坐十分鐘解不出題目好。該校六年級十一名接受訓練的學生,他們依題目畫圖,一下子就知道「雞兔同籠」的問題。
加強邏輯觀念 數學不令人頭痛
林宜城表示,「建構式教學」法被罵得一塌糊塗,但很少人了解什麼是「建構式教學」,其實這種教學法是了解「為什麼」,而不是去研究「它是什麼」,是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一步一步建立起邏輯觀念。
林宜城說,反觀一般傳統的數學教法,常讓學生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完全不懂,難怪學數學變成痛苦的事。他認為,台灣很多學生是傳統數學教學法所放棄的,只要老師願改變觀念、改變教法,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學好數學。

拼圖形套圈圈 數學變遊戲 學童快樂玩

2007/2/16自由時報
拼圖形套圈圈 數學變遊戲 學童快樂玩
水國小開辦的數學假日學校,首批小朋友神情愉悅地玩套圈圈遊戲。(記者陳鳳麗攝)
清水國小學生在數學練習本上畫滿圈圈。(記者陳鳳麗攝)
清水國小校長林宜城要小朋友畫出排出的長方形,從圖形算出周長和面積。(記者陳鳳麗攝)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希望學數學像遊戲般好玩!」南投縣中寮鄉清水國小校長林宜城聽到小朋友的心聲,這個寒假開辦了為期兩天的「數學假日學校」,小朋友不可置信地說:「數學怎會這樣好玩?」
從害怕到喜歡:數學好好玩
「清水數學假日學校」的開辦,校長林宜城想了很多年,終於在今年付諸實現,第一批假日學生有十八人,小一到小六都有,在二月三日報到。多數人剛進清水國小時,臉上看不到笑容,因為他們不喜歡數學,甚至害怕數學。
林宜城與數學實驗小組的老師了解這些學生的心情,因此並沒有帶小朋友進教室,而是讓他們在校園裡玩。小朋友在大樹下學節奏式的拍手、跳舞、畫格子、套圈圈、巧拼圖形、圍繩子、搖呼拉圈、玩石頭……,玩遊戲中學到了加減乘除、周長、面積、體積、分數。
有個小一生百般不願地到中寮上數學,但活動結束時還問媽媽說:「這裡到底有沒有上數學啊?」吵著繼續留下來玩。
設計趣味課程 兩天玩不夠
學生們的反應給了實驗小組的老師很大的信心,未來每逢寒暑假及上課期間的週末都會開班授課,也打算開辦較長時間的假日學校,為需要進行數學補習教學的孩子,設計一整套的課程,有信心用一個暑假的時間,救回放棄數學的學生。
中寮鄉清水國小的地址是南投縣中寮鄉清水村瀧林巷三號,電話是(○四九)二六○一○七九,數學假日學校只要五個學生以上報名就開課,由全體上課者分攤八千元的鐘點費,住宿部分,學校會代安排附近的民宿。
不一樣的建構式教法 有趣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用錯方法的老師!」清水國小校長林宜城如是說,該校使用飽受批評的「建構式教學法」,把全校學生的數學都帶上來,學生數石子、畫圈圈,難解的題目都能得到解答。
有座數學池 小石子算加減乘除
林宜城是南投縣建構式數學小組的召集人,清水國小也成為這套教學法的實驗學校,學校裡就有一個堆滿白色石子的「數學池」,學生用池子裡石子學加、減法,也學乘法,有了小石子的幫忙,該校的學生統統都了解「乘」的概念,更能在背不出九九乘法表下,也能算出答案。
此外,清水國小學生的數學練習簿上,常有很多圈圈,林宜城說,如果學生願意花五分鐘畫圈圈,絕對比枯坐十分鐘解不出題目好。該校六年級十一名接受訓練的學生,他們依題目畫圖,一下子就知道「雞兔同籠」的問題。
加強邏輯觀念 數學不令人頭痛
林宜城表示,「建構式教學」法被罵得一塌糊塗,但很少人了解什麼是「建構式教學」,其實這種教學法是了解「為什麼」,而不是去研究「它是什麼」,是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一步一步建立起邏輯觀念。
林宜城說,反觀一般傳統的數學教法,常讓學生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完全不懂,難怪學數學變成痛苦的事。他認為,台灣很多學生是傳統數學教學法所放棄的,只要老師願改變觀念、改變教法,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學好數學。

星期日, 1月 07, 2007

全球國2程度數學測驗滿分289人 台灣佔約42%

全球國2程度數學測驗滿分289人 台灣佔約42%
2007-01-07 13:30/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七日電

相當國中二年級以下程度的二00六年AMC8美國中學生數學分級能力測驗成績統計出爐,全球十四萬七千餘名考生有兩百八十九人考滿分,其中,台灣考生佔一百二十一人,比例超過四成一,是歷年來台灣考滿分人數最多的一次,創下亞洲紀錄,且有國小六名學生考滿分。
二00六年AMC8美國中學生數學分級能力測驗去年十一月在全球同步舉行,台灣區測驗委員會與協辦單位九九文教基金會在成績統計公布後,今天舉辦頒獎典禮並公布相關分析報告,報告指出,台灣考生七千多人平均成績十五點七分,高出全球十四萬餘名考生平均分數五點五六分甚多。

基金會執行長顏啟麟說,台灣這次頒獎是歷年來領獎人數最多的一屆,共有十四縣市七十所學校學生一百二十一人滿分,其中,十三校滿分人數至少三人,最多是彰化縣陽明國中十一人、台中市居仁國中七人、台中市衛道中學與高雄市陽明國中各五人。

全球其他地區如美國十三萬四千多名考生有一百二十七人滿分,比例佔約四成四,加拿大一千五百三十八人報考有六人滿分,比例佔百分之二點零八,中國大陸與新加坡等其他地區考生四千兩百五十五人有三十五人滿分,比例佔百分之十二點一一。

台灣考滿分的國小學生六人,包括新竹市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小學部四年級陳伯恩、高雄市私立油廠國小五年級蔡尚佑、桃園縣立西門國小六年級陳宗蔚、高雄縣立南成國小六年級許鎔巘、新竹市立關東國小六年級李龍欣、台南市立永福國小六年級邱品叡。

國中考滿分的學生最特別是彰化縣陽明國中有五人是數理資優班同班同學,他們是石展豪、楊偉晨、蕭翔允、謝佳銘、李翼安,同校其他六人是林楷欣、張育銓、王宥騰、林彥宇、傅照文、曾慶芳。

顏啟麟分析指出,台灣學生在AMC8數學測驗的國際舞台上表現亮眼,不意味台灣學生比其他國家學生要強,因為美國、新加坡等國家的AMC8已是常態性的測驗,學校普遍要求學生參加,台灣則是主動報考,報考學生數理程度通常比較好;這次試題較少台灣學生較弱的立體空間、幾何、邏輯推演等類型題目,等於命題方式契合台灣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台灣學生不可以自滿。

星期三, 1月 03, 2007

教科書統合時程?

統合教科書差異 教部訂進度 20070103   寄給朋友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為解決九年一貫各版本教科書進度不一、差距過大問題,教育部指出,未來英語、國語文等學科,都將研訂分年能力指標,逐步使不同版本教科書的內容呈現順序一致化。教育部也希望藉此平息各界要求「一綱一本」、「統編教科書」的聲浪。

教育部委託課程與教學學會,針對92及93學年度的國中小學各版本教科書進行評鑑發現,雖是「一綱」之下的多版本,且都經教部審定,但版本之間差異頗大;尤其是有9版本的國中英語教科書,不同版本的學習效率、難易程度也大不同。

為縮短各版本的差異,教育部指出,除了現在的「課程綱要」及「能力指標」,部分學科也將加訂「分年細目」、「基本內容」,儘量讓念不同版本教科書的學生,都有相近的學習成果。

教育部國教司長潘文忠指出,數學學科的學習特別講究邏輯與進階,因此,教育部已在94年訂出「分年細目」,代數、幾何等應在那一個學期教?先教什麼後教什麼?都有比過去更詳細的規範;教育部也針對國中的社會學科訂出「基本內容」規範,預計今年可以實施。

潘文忠說,最近已請課程研修小組討論,針對英語、國語文、自然學科等訂出更詳細的分年細目。各版本的難易不一,有些版本學1千多個字彙就可學完教育部規定的「英語基本1000字」(千字表),有的則要學2千多字才能學完千字表。潘文忠說,這正是一綱多本、教科書多元化的特色,學校老師可自選最適合該校學生水準的教材,「選教材的權利不應上繳到縣市政府。」 教育部並強調,不同版本教科書都有其特色,不見得那一個版本就特別好,教育部也不願意為教科書排名,以免影響到老師的獨立判斷。「不管難或簡單,最重要的是,國中三年最終都會學完千字表,基測命題也都在此範圍,不會只考某一版本才有的單字。」潘文忠說。

星期二, 1月 02, 2007

教科書評鑑》數學/統計、機率 各家差異大
2007/01/02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教育部評鑑仁林、南一、康軒、翰林出版的國中二、三年級數學教科書發現,各版本的統計、機率教材安排差異頗大;除了仁林版,多數版本還有「過重」的問題。


評鑑報告指出,各版本數學教科書在國二教材部分,多以代數為主,國三則集中圖形與空間相關內容;但統計與機率單元的分配、安排差異很大,不利轉學、必須更換版本的學生。


尤其是翰林版的教材與其他版本的差異最大,雖已在改版時調整,但又造成二、三年級學習單元重複的衍生問題。


評鑑委員認為,各版本多重視認知及技能,至於創意目標則顯然缺乏;其中康軒用「數學櫥窗」介紹數學史、數學家的故事,就很值得肯定。


評鑑委員發現的另一問題是,各版本雖都印刷美觀,但紙張磅數偏高,也造成學生攜帶的負擔;唯有仁林版的教師手冊採用輕量化紙張,讓評鑑委員對其選紙的「物理特性」頗為稱讚。


-------------------------------------------------
為何只評鑑國二、三的數學教科書?國一的呢?
還有,統編本是誰出的?翰林版的國二教科書是統編本嗎?
疑雲重重

星期四, 12月 28, 2006

國中統編本 教改團體反對
終於有人出來說說真心話了,台灣教育再給政客、弱智媒體惡搞下去,真的會「文藝復興」到國民黨一黨獨裁統治時期吧!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全國教師會及8個教改團體昨天同時發表聲明,反對部分縣市恢復統編教科書、自辦基測的主張,認為這是政治干預教育,損害學生受教權,也會讓執政者藉統編本推銷政治主張。


全國教師會指出,台北市政府主導北北基三縣市共辦基測及統一教科書版本,中部部分縣市醞釀跟進,全教會認為,這種主張將損害學生「入學選擇權」、「受教權」及「教師專業自主權」,明顯以政治干預教育專業,中央和地方政府應多溝通,化解歧見,不要彼此放話,隔空交戰,讓師生、家長無所適從。


中華民國教改協會、台北市家長教育成長協會等8個教改團體則表示,恢復統編本教科書的主張,隱藏許多似是而非的迷思,例如:認為學生要讀完所有的版本教科書,才能準備基測;由國家統編教科書,品質一定比較好。


教改團體認為,恢復統編本,將掐死所有的課程、教學實驗,恢復統編只是為了考試方便,但並不能保證培養出較好的下一代,否則像芬蘭這類教育模範國,早就採統編本了。


教改團體也擔心,一綱多本若變成一綱一本,執政者很容易藉統編本推銷他們偏好的政治主張,編出有一半師生痛恨、隨政黨輪替而改變的教科書,我們不必自欺欺人,聲稱當前台灣的政治人物不會這麼做。


【2006/12/28 聯合報】

星期四, 12月 21, 2006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54792
北北基搞基測 教育部長警告
2006/12/21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台北縣市及基隆市要獨立舉辦「北北基」基測,還計畫與全國第一次基測同日舉行。教育部長杜正勝昨天向北北基喊話,希望地方政府顧及學生權益,不要輕言獨立;教部官員也指出,只參加北北基基測的學生,將無法參加國立高中及公私立高職的登記分發及推甄,將喪失數十所學校的選讀機會。


教育部昨天對北北基自辦基測案,發表四點處理原則,包括中央與地方要善意溝通、以保障維護學生權益為最高原則等,要求北北基在研商解決各項爭議之前,不要輕言試辦;但教部也坦承,依目前的高級中學法,地方政府自辦基測並不違法,教育也無力阻止。


北北基自辦基測,學生權益會遭到那些損害?教育部中教司副司長黃坤龍分析,全國基測有二次機會,再從中選擇考得較好的一次成績,北北基自辦基測只有一次,學生將失去「兩次擇優」的機會。


其次,黃坤龍表示,現在北北基自辦基測若選在與全國基測同一天,學生將被迫選邊站;選擇北北基的學生,如為北市學生,未來只能登記分發到市立及私立高中,而不能分發到國立高中及公私立高職;如為北縣、基市學生,只能分發到縣立、市立高中,而不能分發到國立、私立高中及公私立高職。


教部指出,在推甄部分,在教育部目前政策下,國立高中接受北北基自辦基測成績的可能性也很低。


教部官員強調,即使教育部同意,技術上全國基測也不可能承認北北基的成績,因兩套考試的標準殊異、難易程度不一,分數無法「等化」。


教育部長杜正勝則強調,全國基測是技術要求很高的測驗,累積多年經驗才達到目前的信度、效度,北市剛開始一定無法達到這樣的水準;希望台北市考量家長及學生的精神、體力、費用等問題,不要增加他們的負擔,也減少社會成本的支出。


教育部也有官員認為,除了叫北市不要自辦基測,最重要還是得和各界溝通「一綱多本」或「單一版本」教科書的問題,因這才是北市想自辦基測的癥結。


相關新聞:北市擬自辦基測 考期撞全國

星期二, 12月 19, 2006

國高中銜接差 月考數學「烏鴉鴉」
補救課程教材 老師:太難了
1.到底數學教材是不是太難?並沒有很確切的說法。只能說各方論述中,大致時呈現出來的意見是,銜接教材偏難,而教科書中的教材偏易。可是,97學年起沒有銜接問題的結論是怎麼來的,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把中小學的教材(九年一貫的教材)由94學年度國編本逐年推動後改難就好了啊。94+3=97,這個97其實國一由94學年度使用「九年一貫」「正式綱要」「國編本」,也就是林長壽、鄭國順等人主編的教材使用3年後剛好上高一,推算出來的。

問題是,按照今年9月(?)的報導,國編本的採用率已經下降,那麼,使用民編本的學校也有機會學到難度與高中銜接沒有問題的「高難度國中數學教科書」嗎?

星期二, 12月 12, 2006

教科書單一版本 升學壓力仍在
北台自辦基測 杜正勝:不宜貿然

1.教科書政策,是國民教育法的規定。
2.喊了半天要改為單一版本?喊爽的而已。不要忘記,走回單一版本就是一種大倒退啦。
3.當然,也有十分有創意的說法,就是推動12年國教。可是12年國教的錢在哪裡呢?

星期一, 12月 11, 2006

檢測蔓延 學童惡夢

這一則新聞的印刷版有一張全國各縣市針對國小學童的檢測科目一覽表,
值得參考.各縣市對小學生的測驗還真是多得五花八門啊,大人這麼喜歡考試,小孩怎會[快樂學習]呢

星期二, 11月 21, 2006

天下雜誌》教改10年 悲喜人生

天下雜誌又在胡扯了。

國小課輔 這學期突破8萬人
教育部放寬國小課後照顧師資條件,鼓勵各校多開辦,這學期開辦學校突破1000校,受照顧人數也增為8.2萬多人,身障學生課後專班也擴大到7個縣市。

為加強課後照顧師資人力培訓,教育部最近研擬相關課程,讓有需要的縣市可以參考使用,讓更多學校可配合家長辦課後照顧。

教育部國教司統計,這學期開辦國小課後照顧的學校共有1069校、4564班,參加的國小學生有8萬多9人,上學期只有950校開辦,參加人數這學期就增加了一萬多人。

國教司統計發現,課後照顧時間最長的延到下午5時30分,但有的是低年級中午以後就留在學校,有的則是高年級下午4時下課後再留一個多小時,一個月家長約要付費1000到2000多元。

教育部強調,只要是身障、原住民、低收入戶、特殊狀況或外籍配偶子女,在校課後照顧都是免費;前四者由教育部全額補助,外籍配偶子女則由內政部負擔。

國教司長潘文忠表示,本學期參加的學校和人數都增加,除放寬師資條件,與可以多元化開辦有關;除學校自辦,也可委託立案公私立機構、法人或團體辦理,或出借場地公辦民營。不過從地區分布看,開辦課後班的學校還以都會區較多。

學校開辦率居冠的是台南市,46所小學都有課後照顧;有最多學校開辦的是台北縣,212所小學有162所都有這項服務,達76%;台北市開辦率只有50%,官員認為,這與可選擇的才藝班、安親班等較多有關。

此外,94學年度只有台北市、高雄市和宜蘭縣開辦身障學生課後照顧專班,本學年度再增5縣市,新增台北縣、屏東縣、高雄縣和花蓮縣,校數增為104校,人數從600多人增為近2000人。

星期二, 10月 17, 2006

數學教不完 九成國小超時上課
【2006/10/15/國語日報頭版/記者楊惠芳報導】多名學者專家昨天發表研究指出,國中小學數學教育時數不足,借課情形嚴重,呼籲教育部立即調整課程領域時數,重新檢討七大領域的時間配置;教育部國教司長潘文忠表示,九年一貫課程的授課時數是採比例制,數學領域約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而且有彈性課程時間,讓學校自行調整運用,但絕對不能借其他領域課程的時間。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助理研究員林宜臻表示,根據她進行的研究發現,目前國小六年級的數學課程,依規定每週最多可上到四節,但全國上到七節的學校卻高達百分之九十一點二,顯示國小借課情形嚴重。同時,在正式教師中,具有數理背景者只占百分之十七點六九,而且過去一年中,竟然有高達五成的學校,沒有辦理校內「數學領域」的相關研習,教學品質難以提升。
 另外,林宜臻的研究也發現,在國小四、五年級的學童中,曾經參與課外數學相關活動者(包括有上數學課的安親班、數學補習班、珠心算班、數學家教等),高達百分之五十七點一,顯示學生及家長普遍認為學校的數學教育不足,必須尋求外援。
 潘文忠表示,教育單位的確應該加強教師的專業訓練,但他認為國小包班制有其必要性,因為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來看,兒童在生活上需要較多的關照,比較需要主題式及統整式的學習,不宜在知識上畫分得太過清楚。同時,國小的數學到底要學什麼?是否有必要讓小朋友有那麼大的學習負擔,都是必須深入討論的課題。

專家:九年一貫數學 難銜接
【2006/10/15國語日報2版/記者楊惠芳報導】多名學者專家昨天在「教改總體檢——數學教育」研討會中表示,十年來國民中小學數學課程歷經多次變革,一變再變的結果,不但讓教師跟不上改革的腳步,更讓學生無所適從;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教學時數不足,師資培訓不及,導致教學品質下降,學生的數學能力下滑。
 臺師大數學系教授張幼賢表示,教改變得太快,不要說學生跟不上,連教師都無所適從。九年一貫課程其實並不聯貫,例如:國小與國中銜接有困難,國中、高中都以升學為主,著重解題,和國小的多元學習目標不一致,而且只改變課程內容,考試制度及命題方向不變,讓一綱多本問題更加嚴重。
 北市福德國小校長楊美伶表示:「數學課程變來變去,卻無法知道是否因此提升了學生的數學能力。」她建議成立「數學課程專責研究與發展機構」,對數學課程的制定、實施、評鑑等,有計畫的進行研發,並蒐集學生在各項學習內容的學習表現,讓教育單位更清楚數學教育的目標,再決定要給學生什麼學習內容。
 北市五常國中數學教師謝新傳表示,數學領域主要問題是師資培訓不足,尤其國小是包班制,很多教師並非數學專業,很難用靈活方式進行教學,所以學生遇到數學就頭痛;如由專業數學教師任教,比較能夠發展好的教學模式及教案。建議加強師資培訓,或由專業教師任教。
 對於「建構式數學」的優劣,有的教師認為,有些題目只要簡單算式就能解出,建構式數學卻要學生像證明題一樣求解,造成學習興趣低落;但也有教師認為,建構式數學可讓學生更有邏輯概念,關鍵在於教學方式。

不要以為取得論述優位就可以高枕無憂,一旦成為課程改革的一部份,等於站上昔日「建構式數學」的位子,所以被攻擊,也是應該的吧!!